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5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4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廖伯寿, 来源: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 年份:2004
本文概述了我国花生生产及市场发展现状,介绍了我国花生遗传改良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未来20年花生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后苗,廖伯寿,,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12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曲霉属真菌产生的一大类生物毒素,是危及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主要物质之一。农产品收获前黄曲霉毒素污染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
[期刊论文] 作者:周蓉,廖伯寿,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1998
盆栽花生铝胁迫试验表明,铝对花生形态发育和产量性状均有较大的影响,花生不同基因型耐铝毒害具显著差异,根系性状是评价花生花生受害程度和耐铝毒潜能的重要指标,高产和低产材料......
[期刊论文] 作者:廖伯寿,周蓉,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00
以人工模拟铝毒胁迫盆栽试验,研究了8个不同花生高产早熟种质对铝毒胁迫的反应,吕毒胁迫对花生的主要性状有的抑制作用,鉴定出具有较强耐铝毒胁迫的93-81等材料,并通过分析不同性状与铝......
[期刊论文] 作者:廖伯寿,李栋,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7
用青枯菌对20个花生品种进行人工接种,研究了青葳菌潜伏侵染对花生根系,根瘤数,生物主结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葳菌潜伏浸染对花生生长发育有普遍的抑制作用,不同花生品种对潜伏......
[期刊论文] 作者:瞿桢,廖伯寿,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4
授粉后25-30天的花生幼胚,去子叶后,在MS2(MS+BA1.0mg/L+CH300mg/L+PVPP0.3%+椰汁50ml/L+蔗糖4%+琼脂0.8%)培养基中,置300lux弱光和20℃±1℃条件下,培养21-28天,能有效地产生丛生芽,在MS2中诱导培养后的去子幼胚的生长点切去,在改良无激素培养基(MS1)中培养14天,转......
[期刊论文] 作者:周蓉,廖伯寿, 来源:花生科技 年份:1998
花生发芽期、苗期和成熟期的根系性状研究表明,铝胁迫对花生根系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Al^3+含量与胚根和胚轴的伸长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基因型根系受铝毒危害有明显差异,耐铝基因型可......
[期刊论文] 作者:廖伯寿,雷永, 来源:农家顾问 年份:2007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高油、红皮花生新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审定....
[期刊论文] 作者:廖伯寿,雷永,, 来源:农家顾问 年份:2008
该品种是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高含油量、早熟花生品种,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The variety is a high yield, high oil content and preco...
[期刊论文] 作者:王后苗,廖伯寿,, 来源: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份:2012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会议论文] 作者:廖伯寿,张毅, 来源: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年份:2008
本文就中国花生生产介绍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包括:1、花生生产发展现状与问题;2、花生生产的发展潜力;3、花生生产和产业发展目标;4、提高花生油脂供给能力的保障措施。......
[期刊论文] 作者:翟天伦,廖伯寿,,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 年份:2011
研究治疗手足癣,方法采用来苏儿溶液泡脚治疗,根据病人自身情况,最好每晚坚持此种方法进行治疗20次左右....
[会议论文] 作者:雷永,廖伯寿, 来源:第五届全国花生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花生高油酸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情况,分别从五个方面简述:花生高油酸育种的意义,高油酸性状的遗传特点,高油酸产生的分子机制,高油酸育种的方法和成果,目...
[期刊论文] 作者:廖伯寿,王玉莹,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1
由Puccinia arachidis引起的花生锈病最早于1882年由Balansa在巴拉圭发现,其后由Spegaziini作了详细描述并定名。尽管本世纪前期在美国、毛里求斯、中国等地有过花生锈...
[期刊论文] 作者:廖伯寿,段乃雄,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4
本文分析了几个龙生型抗青枯病花生品种的抗性遗传属性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龙生型抗源抗性呈部分显性,存在加性和非加性的遗传效应,抗性的显性程度高于珍珠豆型和多粒型抗源,而......
[期刊论文] 作者:单志慧,廖伯寿,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7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对花生青枯菌潜伏侵染进行检测,检测灵度为10^4菌/ml,对潜伏侵染的检测可准确到组织水平,样品制备可用缓冲液浸泡代替研磨,样品保存时间不影响检测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廖伯寿,王玉莹,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3
本文通过双列杂交对花生叶片形状的遗传属性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窄叶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F2代窄叶与宽叶的分离符合一对基因遗传(3:1)的分离比例。在不含典型窄叶......
[期刊论文] 作者:廖伯寿,单志慧,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1998
通过对国内外已鉴定出的主要抗青枯病花生种质进行人工接种和多克隆抗体检测,研究栽培花生对青枯菌潜伏侵染的反应。根据青枯菌在花生植株体内的潜伏安殖部位,将抗病花生品种划......
[期刊论文] 作者:谈宇俊,廖伯寿,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0
自1905年在印度尼西亚首次发现花生青枯病以来,这个在花生上迄今最为重要的细菌性病害,80多年里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过发生和研究的报道。自1983年以来,有近10个亚太地...
[期刊论文] 作者:姜荣文,廖伯寿, 来源:花生科技 年份:1989
花生是世界上,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为了提高花生的生产水平,同时也为了改良田间土壤供氮状况,选择和利用根瘤菌进行花生大田接种,不仅在研究领域一直吸引着国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