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5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敏中,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1991
客体是和主体相对应的一个范畴,没有主体就无所谓客体,没有客体也无所谓主体。在人的一切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构成了既相互联系和依赖,又相互离异和制约的两极。我们正是在这...
[期刊论文] 作者:鲁慧丽,, 来源:沧桑 年份:2006
法学界传统的权利客体理论认为物质实体是权利的客体。实物是生产实践的客体,而法律是交往实践的中介系统,交往实践的主客体即为权利法律关系的主客体。故权利的客体是人类的...
[期刊论文] 作者:于海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6
客体发展的逻辑于海江客体发展的逻辑过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一)自然本体中的客体阶段;(二)认识本体中的客体阶段;(三)社会本体中的客体阶段。下面我们将分别论述这三种客体及其...
[期刊论文] 作者:曹永跃,, 来源:社会科学动态 年份:2000
客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人们关于客体的认识也不断得到深化。本文结合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对认识客体...
[期刊论文] 作者:赵野田, 张艳红,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份:2017
人们对教育客体的认识存在误区,难以突破"教育客体是人"的思维定式,其实质是对客体概念缺乏彻底的理解,没有形成科学的认知,其最大的认识障碍和误区是将"受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等同于"教育客体"。...人不是教育客体,但教育客体绝不是"人"以外的物或现象。教育作为"成人"之学,归根到底就是改变受教育者的某种或某些内在的功能性要素,使其更加符合生活和社会的需要。...人的内在的功能性要素即为教育客体,其现实的存在形...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85
本书是1983年全国主体和客体问题讨论会的论文选。共收入论文17篇、资料5篇。本书所收论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近年来讨论主体和客体的规定性及其相互关系、主客体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
[期刊论文] 作者:何志钧,,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07
客体存在于一定的关系系统中,是在动态的流变中生成和变化的。随着关系系统的变化,存在于一定的关系系统中的客体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文艺消费的客体也有着自在客体或潜在客体与...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元双,李超,,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年份:2012
房产保有税法客体是房产税立法所要重点研究的对象。主要就客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经验的借鉴,客体的判断标准和具体客体的探析来阐释房产税法客体的主要内容。...
[期刊论文] 作者:杨春时,,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客体性美学的哲学基础是古代西方的客体性哲学,它的的重要特征是把美当作某种实在,当作客体的属性,而把主体排除在外,在方法论上,客体性美学仅研究美的本质,而不关注审美。美...
[期刊论文] 作者:王蕾,,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08
环境权客体在环境权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学界对环境权客体的论述与争论主要集中在有关环境权客体具体内涵的界定上。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学者在环境权客体具体内涵方...
[期刊论文] 作者:孙显元,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84
主体和客体是一对极其广泛的哲学范畴。当前,大家对客体的看法,很不一致。各种不同观点的分歧,实质在于客体是依赖于主体而存在,还是独立于主体而存在? 从客体的不同形态来说,这两种看法均有部分真理。...但是,它们的共同缺点,都是离开了客体的运动来谈论客体,没有看到客体形态的转化。在认识论中,客体不只是一种形态,而是三种:自在客体、实践客体和认识客体。自在...
[期刊论文] 作者:王永昌,,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1
【正】 主体和客体是哲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人们在探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时,通常用“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去界定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然而,对“客体的主体...
[期刊论文] 作者:陈士涵, 来源:犯罪研究 年份:2000
本文从人格的特征及内涵角度提出了罪犯并不是改造客体,改造客体是罪犯的人格改造这一基本观点。并进而论述强调了将改造客体指向罪犯的人格改造的理论依据及实践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杨长桂, 来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正】 认识客体是认识论的基本范畴之一。深入探讨认识客体范畴的内涵与外延,阐明认识客体与认识对象、实践对象等对象范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揭示这些对象范畴及其相互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郭文佳, 来源:黄淮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史学界在历史客体的研究方面存在着“本体说”、“史料说”等几种倾向。实际上,由于史料自身的局限性,使得作为历史主体认识、研究对象的历史客体分为二重:整体史家的认识客体“...
[学位论文] 作者:陈志生, 来源:郑州大学 年份:2011
对于物权客体的理解是见仁见智的。本文从比较法上对物权客体的考察入手,阐述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法律对物权客体的规定,并对其进行理论探讨,分析目前关于物权客体学说,并...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法学 年份:1992
《山东法学》1992年第2期刊登李静的“再论犯罪客体”一文,对传统犯罪客体和犯罪构成要件理论提出质疑,如下:一、传统犯罪客体概念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犯罪客体的概念不能概括我国刑法所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传统观点是把犯罪客体与社会关系等同起来的,认为犯罪客体就是社会关系。把刑法所保护的客体仅仅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远远不够的。首先,“人”的含义不清,从字面上容易理解...
[期刊论文] 作者:张小虎,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年份:1999
一、犯罪客体诸说 对犯罪客体的界说,刑法理论界主要有如下观点: 1、“权利说”。认为,犯罪客体是犯罪所侵害的权利,犯罪是违反别人权利的行为。这一观点由刑事古典学派的重...
[期刊论文] 作者:王煜兴, 来源:赣南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0
主体和客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社会实践性是主体的最本质的特性,对象性是客体的最基本特征。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主体和客体互相依存、互相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林肇琰,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84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极为重要的一对范畴。近几年来,哲学界在主体和客体讨论中,特别是关于精神现象及其产品是否可以构成主体认识的客体问题有着根本的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