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4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照青,夏代光,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92
丰宫并殖吸虫(Paragonimus proliferus)(以下筒为P.p)实验室感染适宜的终末宿主是大鼠。P.p.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增殖过程尚未见报道,作者于1986年1月至1987年12月...
[期刊论文] 作者:杨照青,夏代光,, 来源:昆明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3
众所周知,日本血吸虫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大寄生虫病。由于种种原因,仪靠病源学检查进行诊断已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人们更加重视免疫学诊断方面的研究,而环卵沉淀反应诊...
[期刊论文] 作者:蒋就喜,夏代光, 来源:昆明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1
将丙硫咪唑按100mg/kg/d×2灌胃治疗大鼠异盘并殖吸虫病。扫描电镜显示虫体皮层明显水肿,尾部塌陷。治疗后第5天口吸盘周围皮层水肿呈棉絮状,腹吸盘周围皮层灶性坏死,尾...
[期刊论文] 作者:蒋就嘉,夏代光, 来源: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2
给感染异盘并殖吸虫的大鼠分别口服吡喹酮、阿苯达唑100mg/kg·d×2,24h 后作透射电镜观察。吡喹酮组虫体平滑肌外膜破坏,部分肌纤维断裂,合体细胞与实质细胞核溶解...
[期刊论文] 作者:蒋就喜,夏代光, 来源:桂林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郭宪国,夏代光,, 来源:云南医药 年份:1991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是一全球性分布的肠道寄生虫,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此虫,患者近5千万(WHO,1985)。此虫已发现100余年,但其致病机理长期未被阐明。近年...
[期刊论文] 作者:杨照青,夏代光,, 来源:昆明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0
从自然感染的丰宫并殖吸虫阳性蟹景洪溪蟹(Potamon Chinghungense,解剖得到丰宫并殖吸虫(Paragonimus proliferus Xia and Chen,1964)(以下简为P.p)囊蚴及后尾蚴,感染大白鼠...
[期刊论文] 作者:蒋就喜,夏代光,, 来源:昆明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流行区采集异盘并殖吸虫囊蚴,腹腔注射大鼠36只(每只8个囊蚴),经55天粪检阳性后分为对照组10只、丙硫咪唑(ABZ)组13只和吡奎酮(PQT)组13只。两药均按100mg/kg/d×2天,间隔24...
[期刊论文] 作者:候颖春,夏代光,, 来源:昆明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7
关于并殖吸虫(Paragonimidae)的分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延用比较形态学方法。但随着对并殖吸虫的日益深入的研究,这种比较形态学的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目前,全世界并殖...
[期刊论文] 作者:陈发凯,夏代光,, 来源:昆明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7
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是一种分布较广泛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源为并殖科的吸虫。从并殖吸虫的发现迄今已报告了40余种。国内对人致病的至少有卫氏Paragoni...
[期刊论文] 作者:周本江,夏代光,, 来源:昆明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7
并殖科吸虫的最早记载见于Diesing(1850)在巴西水獭(Lutra braziliense)肺内发现。1879年Ringer在我国台湾首先发现人体病例。1915年Ward和Hirsch提出以成虫形态作为分类标...
[期刊论文] 作者:唐继森,夏代光,, 来源:昆明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1
随着并殖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并殖吸虫病病原学诊断方法及现场应用愈趋困难。血清学诊断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等特点,但常出现交叉反应现象。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虫...
[期刊论文] 作者:蒋就喜,夏代光, 来源: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年份:1991
吡喹酮(PQT)、丙硫咪唑(ABZ)治疗人体肺吸虫病的一般疗法分别为25mg/kg/次,每天3次,连用3天和8mg/kg/d连用7天。但按此疗法,ABZ对斯氏效果较好,而对卫氏欠佳。我们将两药采...
[期刊论文] 作者:蒋就喜,夏代光,, 来源: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2
给感染异盘并殖吸虫的大鼠分别口服吡喹酮、阿苯达唑100mg/kg·d×2,24h 后作透射电镜观察。吡喹酮组虫体平滑肌外膜破坏,部分肌纤维断裂,合体细胞与实质细胞核溶解坏死,肠平...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文林,周本江,夏代光, 来源:昆明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4
对近年来国内外并殖吸虫染色体、同功酶电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李飞,夏代光,马灿华, 来源:昆明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9
运用 I F A T 检测血吸虫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Dot- E L I S A 检测循环抗原. 用这两种方法对云南大理市3 个不同流行村低年龄组儿童 (4 ~15 岁) 进行检测. 结果: 新村 I F A T 阳性率 (133 % ) 显著低于双阳......
[期刊论文] 作者:周本江,陈发凯,夏代光,, 来源:昆明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本文对小睾并殖吸虫的自然宿主和实验宿主作了初步的调查与实验研究。结果证实其第一中间宿主为拟钉螺属的几种拟钉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景洪溪蟹和毛足溪蟹;适宜的终宿主为犬与...
[期刊论文] 作者:雷霖,王文林,周本江,夏代光, 来源: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2001
对丰宫并殖吸虫皮下组织和腹腔注射法感染大鼠进行效果比较,用皮下组织注射法感染8只大鼠(每鼠接种后尾蚴10个),虫体回收率为18.8%,大鼠阳性率为75%;腹腔注射法感染12只大鼠(每鼠......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文林,夏代光,雷霖,周本江, 来源:昆明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0
应用IEF技术对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 ,并同丰宫并殖吸虫成虫、小睾并殖吸虫成虫电泳结果进行比较 .IEF结果显示 :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显带 11条 ,主带 6条...
[期刊论文] 作者:王文林,雷霖,周本江,夏代光, 来源:昆明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0
对丰宫、小睾并殖吸虫在溪蟹体内的分布、囊蚴或后尾蚴形态特点以及囊蚴脱囊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 :从溪蟹体内分离得到的丰宫并殖吸虫囊蚴占 11 7% ,后尾蚴占 88 3 %...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