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8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书屋 年份:2017
一1913年,顾颉刚在上海参加北大预科入学考试,获得第九名的好成绩。同年4月,他从上海乘船赴京入学。不过,进入北大后的顾颉刚,尚没有机会和周氏兄弟相见,因为鲁迅虽然早在191...
[报纸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19
在很多读者心目中,只要提及20世纪“国学”研究,就会想到当年的清华国学院和“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四大导师”执掌国学院虽然只有短短数年,却为清华“国学”研究的黄金时期,其成就至今令人津津乐道。若各以一字概括清华四大导师,则梁启超之......
[会议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6
【正】 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通常取决于他的创作、翻译、文学主张和具体的文学活动如办刊结社等等.有些人仅以作品著名,有些人却以提出了某个划时代的口号而被后人纪念...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在承继和发展鲁迅的学术研究成果方面,王瑶和陈平原师生二人是较为突出的代表,由王瑶首倡并由陈平原继之的有关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建立的研究,曾对20世纪末的相关研究产生了较大影......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书屋 年份:2013
一1929年7月24日下午,陈寅恪与赵万里欲去景山故宫博物院分院查看陈列之清帝画像。当时他们均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且佩戴有该院的徽章,理应可以出入,不料却遭到守卫士兵...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关东学刊 年份:2018
鲁迅终其一生,一直有撰写《中国文学史》的计划,尽管最终未能实现其愿望,但从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论著中,依然可以发见其独特的文学史撰写理念和文学史基...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07
1960年,中国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陷入空前的困境之中。对于当时国民经济遇到的困难,毛泽东说是前进中的问题,是九个指头与一个小指头的问题。经历了1953年那场风波,梁漱...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题目中这句诗,是川端康成这位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在获奖致辞《我与美丽的日本》中的一句。他认为"雪月花"足以概括日本文化的审美特征:"是表达山川草木...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鲁迅的魏晋文学研究,尽管一些学术论断并非首创,由于抓住了这一时期文人的心态与其创作风格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富有创见的见解,因此对20世纪的相关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鲁迅从...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书屋 年份:2004
大凡皇帝都是要睡龙床的,真龙天子么,光绪自然也不例外。不过,读者能想象到他竟然有时狼狈到连一张普通的床都没有,而只能睡在一条狭窄的板凳上么?其实,就这一条板凳他还...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泰安师专学报 年份:2002
吴宓虽然在理论上对新文学运动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但在对一些优秀的白话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时,却能够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给以高度的评价,反映出一个真正的学者所应具备的治学态...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09
不知不觉中,五四运动已经九十周年,今年应该有很多纪念活动,而被纪念的主角自然是那场伟大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它的领导者。不过,我想到的是,那些当年站在新文化运动对立面而一...
[报纸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 年份:2004
兆胜的散文有真诚、深情,但在表达上又富有节制,读之令人感动。《情之一字》这个集子的散文分为四辑,分别是“亲情之重”“人间大爱”“万物有情”和“真情所寄”。显而易见,...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11
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标志性人物,龚自珍对后世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大师级人物如梁启超等人,都曾坦承龚自珍对其产生的巨大影响。本文欲论述...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5
本文就鲁迅在中国小说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对民国时期相关著作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力求在具体的比较分析中彰显鲁迅小说史研究的独特价值,以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此...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从年谱、日记和书信等材料,可以了解20世纪上半叶陈寅恪与西方汉学界的交往情况,他对西方汉学界的熟悉与把握情况以及他与一些西方汉学家之间的相互评价。整体而言,陈寅恪对...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青年作家 年份:2007
几乎是同时诞生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二十世纪中国教育,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互相影响和制约又互相促进和发展的复杂关系.在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和动荡的二十世纪,文学和教育,...
[报纸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 年份:
陈寅恪以一留学生却未有任何学位之身份,能够被清华国学院聘为教授。成为“四大导师”之一,既与当时清华校方的开明大度和吴宓等人的极力推荐有关,也和当时国内学术界对陈寅恪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新丝路学刊 年份:2018
陈寅恪对敦煌学研究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对这个研究领域的命名上,而且体现为他在该领域取得的许多开创性学术成果方面。通过对国内外敦煌文献特别是国内保存的文献的深入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敌,,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9
在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建立过程中,王国维主要起奠基和开创之作用,而陈寅恪则进一步给予发扬光大,并在王国维去世后坚持他和王国维提倡的学术理念和治学原则。在治学过程中,他们二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