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5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8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菊君,翁维正,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6
一种提高气相色谱仪柱效的方法黄菊君,翁维正,万惠霖(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产气相色谱仪气体定体积进样装置一般选择旋转式六通阀,进样口按常规的联接方式,由于...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伟德,洪碧凤, 来源:应用化学 年份:1998
稀土氟氧化物在丙烷、异丁烷氧化脱氢中的催化作用张伟德*洪碧凤古萍英万惠霖蔡启瑞(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化学研究所厦门361005)关键词丙烷,异丁烷,催化氧...
[期刊论文] 作者:周水琴,龙瑞强,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5
甲烷氧化偶联CaF_2/Sm_2O_3催化剂的研究周水琴,龙瑞强,黄亚萍,万惠霖,蔡启瑞(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关键词甲烷氧化偶联,氟化钙,三氧化二钐,离子交换...
[期刊论文] 作者:黄静伟,张鸿图,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5
模拟固氮酶中Mo微环境的化学探测黄静伟,张鸿图,杨如,周明玉,万惠霖,蔡启瑞(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关键词固氮酶,Mo微环境,Mo-Fe-S簇合物,氧化降解自发现不同来源的固氮酶中均含有Mo...
[期刊论文] 作者:罗世华,刘鲁生, 来源:化学进展 年份:1998
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简介(1997年,化学部,10人)万惠霖(WanHuilin)男,汉族,物理化学家,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
[期刊论文] 作者:黄静伟,王金枝,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6
(PPN)_2[Fe_4S_4(SPh)_4]的合成及分子结构黄静伟,王金枝,张鸿图,杨如,周明玉,万惠霖(化学系)铁蛋白是固氮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键合两分子的MgATP,并在ATP水解的驱动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年份:1998
万惠霖物理化学家。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38年出生于湖北汉口。1966年2月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60年代初...
[期刊论文] 作者:卢维奇,万惠霖, 来源:中国稀土学报 年份:1998
通过把Gd引入Pt/KL分子筛单功能重整催化剂,研究Pt-Gd/KL和Pt/GdKL分子筛的重整反应性能和活性中心以及经剂的表面酸碱化,结果表明,Gd的引入方式和引进量对仿佛 重整反应有明显影响。共浸法制备的催化Pt-Gd/KL,其......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伟德,万惠霖,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1993
轻质烷烃广泛存在于天然气、炼厂气及油田气中,对其合理利用正日益引起重视。催化研究工作者试图通过研制合适的催化剂将其转化为更有用的化工原料,如烯烃或舍氧有机物...
[期刊论文] 作者:田中群,万惠霖, 来源:中国基础科学 年份:2005
一、概 况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厦门大学,于 1986年通过论证, 1987年获准建设, 1990年建成验收,并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首届室主任为田昭武院士,学术委...
[会议论文] 作者:夏文生,万惠霖, 来源:第十七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年份:2014
[会议论文] 作者:夏文生,万惠霖,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年份:2010
[会议论文] 作者:陈明树,万惠霖,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0
[期刊论文] 作者:周朝晖,万惠霖,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95
最近,Rees等相继发表了Mo-Fe蛋白0.22和0.27nm分辨率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揭示了固氮酶金属活性中心FeMo-辅基的结构图象,其中Mo原子处在一端的角落位置上,并且同高柠檬酸...
[会议论文] 作者:陈明树,万惠霖,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6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在催化剂制备和催化性能调控具有重要作用。模型催化研究是基于研制具结构规整性的模型催化剂表面,特别是在超高真空条件下研制原子水平清洁的模型表......
[会议论文] 作者:陈明树,万惠霖,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6
  模型催化研究是基于研制具结构规整性的模型催化剂表面,特别是在超高真空条件下研制原子水平清洁的模型表面,研究结构与催化活性/选择性的一一对应关系,并结合无温度、压力......
[期刊论文] 作者:张昕,万惠霖,等, 来源: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年份:2002
考察低碳烷烃选择氧化反应中氧化物催化剂的动态结构,对于准确揭示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设计高效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低碳烷烃选择氧化反应中氧化物催......
[期刊论文] 作者:张昕,万惠霖,等, 来源: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年份:2001
借助催化剂反应性能的评价、XRD、H2-TPR、ESR和XPS技术考察了丙烷选择氧化催化剂AgMoOPO4·MoO3 中AgMoOPO4和MoO3两相同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两相间的协同效应导致AgMo...
[期刊论文] 作者:陈笃慧,万惠霖, 来源:煤炭转化 年份:1997
燃烧等带来的NOX是酸雨的主要来源。高温催化燃烧可抑制NOX的生成;选择催化 法(SCR)为消除NOX的成熟技术,是处理煤电厂烟道气的必要措施;烟道气循环法和低NOX燃烧器法简单实用;在氧气存在下烃类化......
[期刊论文] 作者:万惠霖,蔡启瑞, 来源:结构化学 年份:1989
本文综述了过渡金属、过渡金属络合物和金属氧化物催化作用中结构化学问题研究的某些重要进展。内容包括过渡金属和过渡金属原子簇上化学吸附和催化作用的结构敏感性问题,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