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2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4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朱玉磊,王升星,吴曾云,姜昊,曹佳佳,刘凯,秦朦,赵良侠,常成,张海萍,马传喜, 来源:第七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 年份:2016
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以260 份穗发芽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材,于2012-2015 年小麦收获后5 天、15 天以及30 天进行种子萌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测定,同时结合2013 和2015年田间自然穗发芽(field sprouting,FS)共同......
[期刊论文] 作者:朱玉磊,王升星,赵良侠,张德新,胡建帮,曹雪连,杨亚杰,常成,马传喜,张海萍,,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14
利用分布于小麦全基因组的181对分子标记,分析264份自然群体的基因型,采用TASSLE软件的GLM和MLM模型检测与整穗发芽抗性紧密关联的标记位点,发掘相关位点内的优异等位变异。...
[期刊论文] 作者:张海萍,张钰岭,卢杰,王剑锋,闵晓宇,刘凯,韩雷锋,周燃,丁辉,司红起,常成,马传喜,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20
倒伏是限制小麦产量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茎秆强度是衡量小麦抗倒伏性的重要指标.为了鉴定控制茎秆强度基因位点,以安农0711(较强的茎秆强度和抗倒性)和河农825(较弱...
[期刊论文] 作者:王升星,牛影,陈聪灵,郑乐,马欢欢,时曼丽,秦学峰,黄陈,朱玉磊,张海萍,卢杰,常成,马传喜,,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7
探索和鉴定调控小麦产量因子的基因位点有助于产量的遗传改良。以安农0711/烟农19 BC1F2回交群体(680个家系)为供试材料,单粒播种,于黄熟期测定单株有效穗数,收获后测定穗粒...
[期刊论文] 作者:高威,徐康乐,刘雪,徐冬梅,高畅,严胜男,姚辉,尚姚姚,潘旭,曹佳佳,程欣然,刘明利,卢杰,常成,张海萍,马传喜,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21
参照农业部小麦穗发芽抗性鉴定行业标准(NY/T1739-2009)对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2018—2019年度40份小麦新品系进行穗发芽抗性鉴定。结果发现,黄淮南片广适组和抗赤霉病组等29份半冬性小麦品系穗发芽抗性均为感或高感,未鉴定出抗性品系,且品系间变异系数(11.23%......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