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0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高聚林,王志刚,任有志,赵明,董志强,李少昆,杨凤山, 来源: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年份:2007
[会议论文] 作者:高聚林,王志刚,任有志,赵明,董志强,李少昆,杨凤山, 来源: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目的]研究春玉米超高产玉米群体的冠层结构和叶片光合特点。[方法]以紧凑型玉米新品种内单314为材料,在产量达到17383.5kg hm的前提下,通过超高产栽培和普通高产栽培的比较,分析超高产群体冠层结构的特点。[结果]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内单314最大LAI(叶面积指数)......
[会议论文] 作者:王志刚,高聚林,王俊,孙继颖,李曼,常翠香,张钧, 来源:第十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8
开展气象因素与玉米饲用品质关系研究对辅助决策内蒙古农牧交错区青贮玉米优质高产栽培和青贮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本试验通过不同类型饲用品种的播期试验,对玉米全生育期气象因素与玉米生长发育和全株饲用品质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日......
[期刊论文] 作者:张倩,孟凡杰,高聚林,赵益平,于晓芳,马达林,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是一项高产高效、水肥一体化和无地膜残留的玉米栽培实用技术.本文以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BCC模型对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技术生产效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传统......
[会议论文] 作者:孟繁昊,高聚林,王志刚,于晓芳,孙继颖,胡树平,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 年份:2017
中国玉米主产区长期有机质投入失衡和大量氮肥的施入打破了土壤的碳氮平衡,造成养分失调、亏缺,导致土壤基础生产力持续下降,而秸秆还田在提高土壤碳素供应的同时,可维持适宜的土壤碳氮比,为土壤微生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并为作物根系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但众......
[期刊论文] 作者:陈昭旭,高聚林,于晓芳,马达灵,胡树平,许鹏,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20
为探讨不同耕作方与秸秆还田方式连续实施3-4年后对土壤主要物理性状及对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在长期定位试验平台上,监测农户浅旋(FR,作为对照),推茬清垄条深旋(SC)、深松(SS)、深翻(DP)、免耕(NT),推茬清垄条深旋秸秆还田(SCR)、深松秸秆粉碎全量还田(SSR)、深翻秸秆粉碎全量还田(D......
[期刊论文] 作者:谢岷,高聚林,孙继颖,于晓芳,王志刚,胡树平,张璐, 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2022
【目的】分析内蒙古地区1951—2018年的多时空尺度干旱变化特征,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科学减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51—2018年内蒙古地区50个基准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连续日值气象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方法研究了内蒙古不......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晓芳,高聚林,叶君,王志刚,孙继颖,胡树平,苏治军,,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13
以内单314为材料,研究深松及氮肥深施对超高产春玉米生育后期根系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散粉后生育进程的推进,玉米单株根重、根系体积逐渐下降,且...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礼, 高聚林, 吕淑果, 崔文芳, 李伟, 刘文, 宋瑞,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4
试验于2001~2002年对三个不同类型5个玉米品种饲用栽培的物质生产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品种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科青1号>中单9409>东陵白>科多8号>掖单13,由于含水率......
[期刊论文] 作者:刘剑, 孙继颖, 高聚林, 苏治军, 于晓芳, 胡树平, 冯, 来源:北方农业学报 年份:2004
以4个国内玉米自交系(郑58、昌7-2、四-144、四-287)为测验种,应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16份美国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测定及对照优势分析。为筛选出配合力优良的美国玉米自交系,...
[期刊论文] 作者:翟永胜,高聚林,王志刚,于晓芳,胡树平,孙继颖,苏治军,, 来源:内蒙古农业科技 年份:2013
试验在一年条带深旋(TX)、隔年错行条带深旋(GTX)和常规浅旋(ck)3种不同耕作方式下,测定土壤紧实度和春玉米根系干重密度、根系直径、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密度以及产量等指...
[期刊论文] 作者:陈春梅,高聚林,苏治军,于晓芳,胡树平,赵晓亮,,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14
从玉米自交系吐丝期光合特性适应干旱环境的角度,探索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2012年在土默川平原灌区和河套平原灌区以及2013年河套平原灌区,利用耐旱性不同的51个玉米自交系,...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晓龙,高聚林,胡树平,于晓芳,王志刚,苏治军,谢岷,,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2015
以先玉335为材料,采用条深旋(TS)35 cm、深松(SS)35 cm、深翻(SF)35 cm三种深耕方式,以浅旋耕作15 cm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三相比和玉米根系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以探明不同深耕...
[期刊论文] 作者:崔文芳, 高聚林, 刘克礼, 张秀梅, 王建明, 王金波,, 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7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隶属岭东南旱作丘陵区的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年降雨量、粮食单产是影响该区种植业总产值的主要因素;畜...
[期刊论文] 作者:萨如拉, 杨恒山, 高聚林, 范富, 张瑞富, 刘晶, 吴帅,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2018
为探讨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秸秆还田适宜模式,于2016年在连作玉米田设深翻秸秆还田(DR)、旋耕秸秆还田(RR)、深翻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DR+D)和旋耕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RR+D)4个...
[期刊论文] 作者:吴凌波,高聚林,王志刚,任有志,张军,王永平,冯建东,李国生,,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8
通过玉米对低水分环境中土壤水分的分布、利用特点,揭示在低水环境中行间覆膜处理是一种节水途径。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行间覆膜处理能较好的维持根系主要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在35 mm以上,以供应玉米生长需要。玉米根层水分分布与覆膜方式、土壤水分存有量、根系......
[期刊论文] 作者:崔文芳, 高聚林, 刘克礼, 张秀梅, 连万全, 王建明,,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2005
对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三道沟镇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的光合、光温、气候、气候-土壤资源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量条件是限制该地区粮食增产的主要非可控因素,如能改善...
[期刊论文] 作者:王俊秀,高聚林,王志刚,桑丹丹,胡嗣瑞,王永平,张军,常国友,,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9
在不同覆膜方式下对春玉米超高产田的冠层垂直结构与产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行间覆膜可使春玉米超高产群体的植株叶片功能期延长、LAI和LAD增大、Pn和叶绿素提高,冠层...
[期刊论文] 作者:高聚林,刘克礼,张永平,张铁山,刘瑞香,白立华,刘凯,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03
在灌溉条件下,通过呼和浩特、巴盟两地的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春小麦在不同密度和氮、磷、钾三要素施肥量处理下的干物质积累动态.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间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
[期刊论文] 作者:朱文新,高聚林,孙继颖,胡树平,于晓芳,王志刚,于博,, 来源:北方农业学报 年份:2016
为探究深松耕作下内蒙古西部平原的灌水制度,设置了深松条件下的4个灌水次数处理,分别为灌水1次、灌水2次、灌水3次和灌水4次。结果表明:深松耕作下,灌水有促进耕层土壤容重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