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6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3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顾祖钊, 来源:社会观察 年份:2017
1992年,拙作《艺术至境论》出版,书中意境论的主要观点写入了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沿用至今;后来《文学意境的特征》一节,又被编入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使用...
[期刊论文] 作者:王犇,,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所谓批评文体,是批评家在一定批评观念的影响下,对批评对象进行的批评活动所呈现的文本样式.童庆炳在《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中将文体分为体裁、语体、风格三个层面.①作为文体...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晓青,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6
摘要:本文试图在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构想框架下,将当代电影纳入文化诗学的研究范畴。影像时代,纸质文学被边缘化,文学的精神与生命力却转移到了电影艺术中。...关键词:“现实性品格”;“审美性品格”;电影艺术;文学精神与生命力  一、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构想  “文化诗学”在国内学术界是一种显学。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一川,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16
今天,2015年12月27日,恰逢恩师童庆炳先生80诞辰,我突然意识到,这洁白的、圣洁的雪,不正是天与地联手奉献给先生的最美贺礼么?...在纪念童庆炳先生80华诞之际,来探讨这位...
[会议论文] 作者:麦永雄, 来源: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中外学者关于"审美意识形态"题旨的著述,构成了互相交叠的三重语境:美国耶鲁解构论语境(保罗·德曼)、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语境(特里·伊格尔顿)和中国辩证论语境(童庆炳)。...本文主要涉及四个维度:一、保罗·德曼的《审美意识形态》要旨;二、伊格尔顿的《美学意识形态》特质;三、童庆炳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四、三重交叠语境:审美意识形态范式及理论启迪。全...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年份:2015
时间:2015年6月18日9:00  地点:北京,八宝山东礼堂——童庆炳追悼会最后一课——生命的意义与升华  “同学们告诉我,大家都已经从四面八方赶到北京。...她愧疚:身在异国他乡,不能回去感受童庆炳先生的最后一课。  一场骤雨,又是一如既往的澄明,如他离去的那日。  人若能做自己喜...
[期刊论文] 作者:赵勇,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6
童庆炳老师的《文学创作问题六章》(即《童庆炳文集》第六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以下凡引此书,只随文标注页码)是由我最后把关的,但是否采用这一书名,我当时却颇费踌躇。...
[期刊论文] 作者:尹华斌,王菊花, 来源: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3
童庆炳先生试图通过引进“题材”的概念来解决这一纷争,但对于形式与内容何以产生、形式与内容生发关系的动力何在等诸多问题依...
[期刊论文] 作者:方国武,, 来源:文化与诗学 年份:2009
本论文不空谈方法和理论设想,以童庆炳先生等人的学术成果为个案,植根于当下学者的转化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和理论分析。总结经验和成果,揭示这项工作的进展与发展前景。...
[期刊论文] 作者:范永康,,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2018
“强制阐释”是一种“去审美化”“去文学化”和高度“理论化”的文学阅读模式,引起了中国学者的质疑和批判,并引发出“中国审美阅读学”的研究热潮.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批评、...
[期刊论文] 作者:蔡苏东,,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本文以童庆炳所提出的文学文本层次论为指导,从如何在目的语中重构原文之"形"而达到原文之"神"的角度比较了刘世聪和高健的The Faculty of Delight译本,探索了文本层次理论在散文...
[期刊论文] 作者:廖述务,,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12
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因承袭苏式教材较多,被当成了本质主义的代表。但在回应中,他断然否定自己是一个本质...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资料通讯 年份:2001
社科院钱钟文和北师大童庆炳先生在'新理性精神与文字研究方法研讨会'上指出并揭示了'新理性精神'的内涵:1.新理性精神以&#...
[期刊论文] 作者:赵小虎, 来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0
童庆炳主编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合作编写的《文学理论教程》 ,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修订后的这部教材更趋完善 ,本文试对之进行简要评析Tong Qingb...
[期刊论文] 作者:周乐,,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2013
童庆炳先生在其《文学理论》一书中,阐述小说的基本特征为“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显然,解读一篇小说应该重点关注的是人物、情节...
[学位论文] 作者:孔德亮,, 来源:新疆大学 年份:2006
作为艺术性最强的文学形式,“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童庆炳,2002:170)”,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更...
[期刊论文] 作者:唐猛,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 年份:2004
学界历来对刘勰所定义的“风骨”之内涵众说纷纭,仅童庆炳先生《——“风清骨峻”说》一文,便总结出了十种对于风骨的不同定义。刘...
[期刊论文] 作者:秦艳, 来源:散文百家 年份:2021
在《文学概论》中,童庆炳先生阐述了阅读文学作品的作用,其认为文学作品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对个体的灵魂进行净化,对人的心灵以及行为进行影响.每一篇作品中,均有作者想要...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一川, 来源:中国德育 年份:2016
早上起来,偶然一瞥窗外,惊喜地发现下过雪了!昨夜的雪还真不小,地上、屋檐上、屋顶上都积了不薄的白雪,远望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更是白茫茫的一片。今天,2015年12月27日,恰逢恩师童庆......
[报纸论文] 作者:顾祖钊,, 来源: 年份:
2015年6月14日,童庆炳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与许多他的弟子朋友一样,为他这样早就离开了我们,不胜惋惜,悲痛万分。人生谁都离不开老师的指点,而若能得到名师的指点,那必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