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14
通胀是宏观经济研究的一个永恒话题。学术界、政策当局、金融市场参与者从不同的角度关注通胀的走势和其背后的驱动力量。但是,人们对通胀的成因及其持续性,对宏观政策如何应对通胀的波动往往有着不同的看法,背后有理论基础的差异,更多的是缺乏一个有内在逻辑、严谨......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14
近期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有下行迹象,与此同时,1月份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超过市场预期,引发两种不同的解读:一是中国央行容忍如此快的信贷增加,预示政策有所放松;二是较强的总体信用扩张,反而限制了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甚至导致紧缩压力。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未来......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13
201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制定者面临共同主题:如何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保持平衡?主题一致,但情况有别,所以对策不同。  简言之,中国宏观政策将呈现“宽财政、稳货币”,欧美则是“紧财政、宽货币”,共同带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但欧美“紧财政、宽货币”的组合,刺激......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12
近期通胀率显著下行,6月CPI同比增长率降到2.2%,PPI负增长2.1%,市场一般预期CPI通胀率未来几个月继续下降。和去年三季度6.3%的水平比较,通胀似乎在短短的几个季度内消失了,甚至有观点提出关于通缩的风险。另一方面,全球通胀水平也在下降,主要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洲的总体......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12
中国经济过去几个季度增速显著放缓,一个重要问题是本轮短周期的底部是否已经到了,抑或增长仍会下行?判断这个问题涉及如何看待本轮增长放缓,和相应需要的政策放松的力度。  对总需求管理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力度的把握,涉及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和控制通胀预期......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12
过去十年拉动中国总需求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贡献大,而消费贡献持续下降,这普遍被认为是中国经济不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近期消费有一些改善的迹象,一季度GDP增长8.1%,消费的贡献达到77%,投资仅有33%,但消费的贡献上升和政策调控引致的投资动能减弱有关,能在多大程度上......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11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也有传言央行会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交易区间,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抛开短期的市场波动,未来几年欧美疲弱的经济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增加中国面临的资本流入压力。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满足外部......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11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增长虽然开始放缓,但通胀还处在高位。CPI同比通胀率6月创新高,达到6.4%, 按照我们的估算,CPI环比增长的趋势近几个月都在年化率近6%的高位。  二季度GDP环比增长比一季度稍高,但总体来看,增长在上半年平稳放缓,五六月的一些领先指标比......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11
控制CPI通胀率是近期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2010年四季度以来货币政策的调整已经开始显现效果,货币和信贷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但CPI通胀率还在高位。  同时,过去几个月房地产调控力度也加大了,主要体现在限贷、限购和增加保障房供给。目前商品房......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11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揭示了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一些大的趋势:  一、过去十年,中国人口年均增长率比上世纪90年代明显放缓;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增加,但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降低,老龄化趋势初现;三、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11
近一年多来,全球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大多数国家食品价格上涨较快,CPI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中国本轮通胀也和食品价格有较大的关系,比如在今年2月4.9%的CPI同比增长中,有3.3个百分点来自食品价格。  如何看待食品价格和总体CPI通胀的关系?货币政策如何应对由食品......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产城 年份:2021
数据作为新的生产力,可以提高效率、产生规模经济。从未来经济发展模式来看,落后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重要的方面就是服务业可贸易,因此新的发展模式未来可能更多体现在服务业的发展。  从宏观上讲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一个是机器替代人或机器赋能人。看老龄化的影......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产城 年份:2020
从量的角度看,数字经济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初次分配层面改善了劳动者收入,有利于扩大消费,增强内循环的动能。中国和美国虽然都是数字经济大国,但在需求和供给侧均存在显著不同。需求侧看,人口总体规模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红利,中国大城市数量多、人口密度高、网络效应......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11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再度动荡,主要反映对欧美债务问题和美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担忧。全球金融危机后,在财政和货币政策双重刺激下,欧美经济经历了一段快速复苏期,但复苏的基础很不牢固,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  金融危机后财政扩张部分抵销了私人部门去杠......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年份:2014
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维持充分就业。过去几年,中国劳动力供给的总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力供给总量增长放缓,很快将会出现绝对量下降,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矛盾将逐渐突出。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结构不平衡也比较显著,低端劳动力工资快速上升,而大学生持续面......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中国服饰 年份:2018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债券 年份:2017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17
房地产泡沫离不开金融的过度扩张,而在政府(隐性)担保环境下的金融自由化是后者的温床。房地产去泡沫需要抑制金融的顺周期性,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需要深层次的变革,规范金融的结构  金融自由化的根本问题在于混业经营把政府对传统银行的安全网保......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13
新型城镇化作为推进经济发展和结构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已成为政策共识。但是,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内涵以及对经济的可能影响众说纷纭。现有的讨论着重于新型城镇化可能带来的消费和投资等需求面的扩张,我们需要从供给面关注劳动力增长放缓及房地产泡沫等对未来城镇......
[期刊论文] 作者:彭文生, 来源:财经 年份:2012
印度央行2011年10月25日宣布,允许商业银行自行设定储蓄存款利率,这标志着印度走完了利率市场化道路的最后一步。  许多国家的利率市场化都遵循了“放开银行同业拆借和国债利率——放开贷款利率——放开存款利率”的步骤。  这往往是个漫长的过程。  日本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