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3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刘刚,董树文,侯春堂,张岳桥,石菊松,吴中海,李海龙,孙萍,李建,,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15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46秒,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0.3°,东经103.0°,震源深度13km。它是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南段的又一次重大破坏性地震,距汶川地震主震87km(刘杰等,2013)。地......
[期刊论文] 作者:吴满路,张岳桥,廖椿庭,陈群策,马寅生,吴金生,严君凤,区明益,,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2010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四川省西部汶川发生Ms8.0地震,震中位于青藏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发生后的4个月,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开展了原地应力测量,获得了3个测点的应力大小和...
[会议论文] 作者:董树文,张岳桥,陈宣华,施炜,刘刚,崔建军,李建华,黄始琪,马立成,李勇, 来源: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年份:2016
针对我国中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关键科学问题,本课题组开展了华南、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分析;结合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最新探测数据和成果,重新处理已有深部探测资料,特别是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在综合分析集成地表......
[期刊论文] 作者:吴满路,张岳桥,廖椿庭,陈群策,马寅生,丰成君,张重远,严君凤,, 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份:2020
[期刊论文] 作者:马寅生,赵逊,赵希涛,吴中海,高林志,张岳桥,赵汀,吴珍汉,扬守, 来源:地球学报 年份:2020
[期刊论文] 作者:董树文,施炜,张岳桥,胡健民,张忠义,李建华,武红岭,田蜜,陈虹,武国利,李海龙,, 来源:地球学报 年份:2010
位于中上扬子板块北缘的大巴山造山带,平面上表现为一大尺度向南西显著突出的弧形带,无论在变形样式和形成时间上都明显与秦岭造山带不同。在大巴山构造格架划分和野外构造变...
[期刊论文] 作者:吴满路,张岳桥,廖椿庭,陈群策,马寅生,丰成君,张重远,严君凤,吴金生,, 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份:2013
汶川MS8.0地震发生后,为确定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现今地应力状态,应用水压致裂法开展了地应力原地测量,获得了6个测点应力大小和方向.结果显示,位于震中区映秀测点,在170~180m...
[会议论文] 作者:施炜[1]张岳桥[1]董树文[2]胡健民[1]李建华[1]田蜜[1]陈虹[1]武国利[1]渠洪杰[1], 来源: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大巴山构造带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上唯一显著向南西突出构造带。本文按照分带分段的思路,对大巴山推覆体及弧形前陆的东、中、西3段进行了详细的构造解析,通过大量系统的构造变形......
[期刊论文] 作者:董树文,张岳桥,龙长兴,吴珍汉,安美建,张永双,杨农,陈正乐,雷伟志,施炜,石菊松,, 来源:地球学报 年份:2008
5月16—24日对川西汶川大地震震中区的发震断裂地带进行的实地考察和初步测量,获得了宝贵的地表变形和同震位移量数据资料,证实汶川地震属于逆冲断裂型地震,主破裂沿映秀—北...
[会议论文] 作者:董树文[1]张岳桥[2]陈宣华[3]施炜[4]刘刚[3]崔建军[4]李建华[4]黄始琪[3]马立成[4]李勇[3], 来源: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年份:2016
针对我国中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关键科学问题,本课题组开展了华南、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分析;结合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最新探...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