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9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赵晓萍,谢惠君,丁素菊,郑惠民,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年份:2004
目的 比较α2 巨球蛋白 (α2 macroglobulin ,A2M)基因 18号外显子 5′端 5个碱基的插入/缺失 (Ins/D)多态、2 4号外显子上缬氨酸 /异亮氨酸 (I 10 0 0V)多态 ,在帕金森病...
[期刊论文] 作者:丁素菊,黎佳思,毕晓莹,仇一青,, 来源: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年份:2010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Zea-Longa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通心络(0.5mg/kg,2.0mg/kg)对缺血-再灌脑...
[期刊论文] 作者:崔毅,丁素菊,邓本强,郑惠民,刘莹, 来源: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年份:1995
本文报告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eredito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HMSN)一家三代12例患者及1例无症状者的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EP),肌电图(EMG)...
[期刊论文] 作者:丁素菊,郑惠民,史荫绵,张仁琴, 来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1995
抗活性氧自由基的各种化合物是近十年来受到人们重视的一类防治脑血管疾病药物。目前,临床证实有效且应用较多的仅有维生素C、E和甘露醇等。为发现和研制更多的防治脑缺...
[期刊论文] 作者:张社卿,郑惠民,丁素菊,涂来慧, 来源:罕少疾病杂志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李永生,丁素菊,邵福源,陈士明,, 来源: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2004
目的:研究生脉溶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影响。方法:建立能够产生超氧阴离子的二甲基亚砜(DMSO)碱性体系,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方法,测定加入不同浓度溶液后体系中超氧...
[期刊论文] 作者:谢惠君,周翠玲,丁素菊,郑惠民, 来源: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年份:2001
目的 :比较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托吡酯组 39例 ,丙戊酸钠组 4 1例 ,托吡酯成人及儿童剂量在约 2mo中逐渐增至 2 0 0mg·d- 1及 4mg·kg·d-...
[期刊论文] 作者:张社卿, 乔德丽, 郑惠民, 丁素菊, 来源:罕少疾病杂志 年份:2004
Segawa病的发病与黑质多巴胺神经元轴突末端酪氨酸羟化酶活性下降有关,在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多巴胺活性随年龄而逐渐下降,本病的发病年龄多在多巴胺活性急剧下降的阶段(10左...
[期刊论文] 作者:倪耀辉,丁素菊,赵玫,柴长凤,, 来源: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2008
目的 探讨判断脑梗死后吞咽困难预后的评估方法.方法 对205例脑梗死后伴发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吞水实验,以改良的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根据牛津郡社区脑梗死分型(OCSP)进行分...
[期刊论文] 作者:赵玫,丁素菊,张社卿,徐晓云,, 来源:上海医学 年份:2009
目的对国内文献中经基因诊断证实的Kennedy病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以了解中国Kennedy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1年以来国内文献中确诊的13例Kennedy病病例的临床资...
[期刊论文] 作者:张社卿,郑惠民,丁素菊,涂来慧, 来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2002
目的:认识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征,以期早期诊治.方法:描述我院发现的一家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男2例,女1例,系同代兄妹.可记忆发病年龄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霞,丁素菊,肖林,郭卫,詹青, 来源: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 年份:2008
目的观察去铁敏(Desferoxamine,DFO)预处理后大鼠脑组织和体外培养神经元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表达的变化,探...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霞,詹青,丁素菊,肖林,郭卫,,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2008
目的研究不同缺氧方法刺激皮质神经元后细胞变化及HIF—1α、EPO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分为正常对照组、环境缺氧组、氯化钴组和去铁敏组4组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活...
[期刊论文] 作者:丁素菊,郭峰,郑惠民,侯晓军,孙刚, 来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1996
本文测定了4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RBC-IF)、红细胞C3b花环主经(RBC-C2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共 率(RBC-ICR)、观察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变化对红细胞变形性(RCD)的影响。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RBC-IF增高,RBC-C3bRR下降,RBC-ICR上升......
[期刊论文] 作者:张社卿,丁素菊,郑惠民,涂来慧, 来源:上海医学 年份:2005
脑梗死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诊断一般不难.但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特别是脑干和小脑梗死,有时难以早期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此,本研究回顾1996~2003年由外院转诊或本院首诊未能及...
[期刊论文] 作者:李振,丁素菊,张仁琴,邓本强, 来源:中国微循环 年份:200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情况、血小板的活化情况、纤溶、抗纤溶及血粘度状态;探讨碟脉灵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作用及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
[期刊论文] 作者:赵玉武,孙晓江,郑惠民,丁素菊, 来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年份:2008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SC)致病基因TSC2突变方式。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TSC一家系4例TSC患者(其中1例疑似)、1例散发性TSC患者外周血TSC2的41个...
[期刊论文] 作者:张社卿,郑惠民,丁素菊,涂来慧, 来源:罕少疾病杂志 年份:2004
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因"说话、行走缓慢20年,加重10个月"于2003年2月12日入院.患者出生后3岁半左右,出现阵发性肢体僵直,每次持续数分钟,以后即发现说话、行走比其他儿童缓...
[期刊论文] 作者:崔毅,刘莹,丁素菊,吴帅,张永巍, 来源: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年份:2004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N400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0例血管性痴呆和3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P300、N400测试.结果VD组N1、P2、N2和P3、N4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2、N...
[期刊论文] 作者:谭萍,郝勇,丁素菊,彭凯润,刘雁, 来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年份:2004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磷酸二酯酶(PDE)亚型活性变化,探讨影响其因素.方法 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第1、4、8、15天检测血小板PDE活性、环核苷酸含量、[Ca2+...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