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81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年份:2016
谢传晓,1972年生,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育种新技术研究,围绕生物技术与基因组学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提出了有效的技术方案,先后主持国内玉米基础种质...
[会议论文] 作者:谢传晓,, 来源: 年份:2004
基因编辑是指利用基因组定点DNA酶切活性与胞内修复活性在目标位点引入特定突变的技术,该技术实现的定点定向突变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解决方案。本报告简要...
[期刊论文] 作者:谢传晓,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05
会议宗旨:为了加强在玉米遗传育种和产业研发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玉米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研究领域的应用步伐,由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
[学位论文] 作者:谢传晓, 来源: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年份:2004
低能离子生物学是当前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前人对低能离子注入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做了大量研究.但低能离子对生物细胞内DNA靶分子作用造成的损伤、修复及突变仍有许多问题...
[学位论文] 作者:谢传晓, 来源: 年份:2001
本研究通过构建适合的玉米对生性状显性基因近等基因系及其后代群体,用RAPD方法在近等基因系混合池间进行了RAPD标记筛选工作,对稳定的RAPD标记在F_2群体中进行了扩增与连锁分析,把紧密连锁的RAPD多态性标记进行了SCAR标记转化,成功地获得了与两个玉米对生显性基因......
[期刊论文] 作者:许振华,谢传晓, 来源:遗传 年份:2010
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非编码、长度约16~29nt的小分子RNA,由内源基因编码,于转录后水平通过介导靶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调控基因表达,是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明顺,谢传晓,张世煌,,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07
玉米育种技术要从被动遵循必然规律跃升到自由境界,就要了解和遵循客观规律。首先要提高育种和产业技术的理论基础。种质的扩增、改良与创新是育种的基础,要根据客观的育种目标......
[期刊论文] 作者:谢传晓,李新海,张世煌,,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15
简述了农产品未准入转基因成分“低水平混杂(low level presence,LLP)”的定义、内涵、类型及其产生的背景与原因,分析了美国积极推动LLP安全性的原因及其目标,针对我国粮食...
[期刊论文] 作者:吴昊, 李燕敏, 谢传晓,,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18
热胁迫是农作物生产中的环境限制因子,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并导致农作物减产与降低农产品品质。作物耐热性生理生化、基因发掘与分子机制研究将为农业生产与耐热新品种培育奠定...
[期刊论文] 作者:谢传晓, 韩伟, 余增亮,, 来源:遗传 年份:2003
单细胞衣藻(Chlamydomonas)由于其生活周期简单,培养方法简便,易于分离得到系列的突变体,并已建立了分子遗传学研究技术与遗传分析系统,成为植物光合作用、鞭毛组装与功能、...
[期刊论文] 作者:祁显涛,杨海龙,谢传晓,,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14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作物之一,生产上广泛采用单交种。杂交种制种是玉米产业重要的生产环节,雄性不育系在杂交种制种中的应用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种子质量。因此,玉...
[期刊论文] 作者:李梦寒,胡单,谢传晓,, 来源: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2015
为明确影响单株籽粒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为西藏玉米的引种、育种及其相应栽培技术措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粒用型饲料玉米的15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回归...
[期刊论文] 作者:谢传晓,Guo,Jinhua,Yao,Jianmin,Wu,, 来源:高技术通讯:英文版 年份:2003
Ever since the low energy N+ ion beam has been accepted, the mutations of ionizing radiation are attributable mainly to avoidance of DNA damages repair. Evidenc...
[期刊论文] 作者:祁显涛,李燕敏,谢传晓,,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17
甜玉米和糯玉米是一类淀粉合成途径不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子粒中含有高可溶性糖或高支链淀粉的玉米,是可直接食用的鲜食玉米类型。介绍玉米甜、糯性状形成的生物化学基础及...
[期刊论文] 作者:夏亮,谢传晓,赵琦,张世煌,,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9
简要综述了基于混合取样方法结合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基因频率分析及其在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分析总结了混合样本中单株数目、遗传距离的估算及混合取样中策略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夏亮,谢传晓,赵琦,张世煌,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4
简要综述了基于混合取样方法结合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基因频率分析及其在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分析总结了混合样本中单株数目、遗传距离的估算及混合取样中策略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夏亮,赵琦,焦雨歆,谢传晓,, 来源:生物技术通报 年份:2008
简要综述了近几年利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对研究中混合取样,荧光标记技术,共享数据库等新方法的使用作了阐述。...
[期刊论文] 作者:杨晓军,谢传晓,李新海,张世煌,,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10
通过收集国内外玉米在低氮逆境条件下产量及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信息,采用元分析方法,借助玉米IBM2遗传图谱进行了QTL整合及一致性QTL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国内外多个定位群体定...
[期刊论文] 作者:徐东东,赵永平,王建海,周强,谢传晓,,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15
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源性克隆分离玉米DCL1候选基因,鉴定该基因组织与逆境响应等表达特征,并分析其自然等位变异。结果表明,目标候选基因全长7 408 bp,与拟南芥和水稻DCL1...
[期刊论文] 作者:谢传晓,郭金华,程备久,余增亮, 来源: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 年份:2004
Ever since the low energy N+ ion beam has been accepted that the mutation effectsof ionizing radiation are attributed mainly to direct or indirect damage to DNA...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