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2144秒,为你在为你在86,320,00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爱平,李若瑜,王端礼,马圣清,周祖德,万哲,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5
1%疗霉舒霜治疗体股癣临床疗效观察王爱平,李若瑜,王端礼,马圣清,周祖德,万哲疗霉舒(Lamisil)是瑞士山德士药厂研制开发的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丙烯胺类药物,在体内外部已证明有杀真菌的作用,尤...
[期刊论文] 作者:华牧, 来源:长寿 年份:2003
马圣清简介: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女,1935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后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原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皮肤科工作...
[期刊论文] 作者:王爱平,李若瑜,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5
1%疗霉舒霜治疗体股癣临床疗效观察王爱平,李若瑜,王端礼,马圣清,周祖德,万哲疗霉舒(Lamisil)是瑞士山德士药厂研制开发的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丙烯胺类药物,在体内外部已证明有杀真菌的作用,尤...
[期刊论文] 作者:马圣清,, 来源:上医学报 年份:1958
一般概况某集体机构系初级训练班,位于本市南半郊区日辉港附近,周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该训练班人数共1,163名,其中学员925人,工作人员238人;全体学员膳宿在校,工作人员...
[期刊论文] 作者:马圣清,, 来源:健康博览 年份:2009
若若百日宴的时候,小姨送了个长命锁给她,红色的绳艺配上金灿灿的锁片,特别神气。可是第二天,若若就总是啼哭不止,怎么哄都不成。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原来若若对金属过敏,脖子上起了一......
[期刊论文] 作者:马圣清,,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0
作者对8例Sézary综合征进行了临床及实验室的研究,共随访8年,其中3例因肺炎及败血症死亡。本组病例中男性6人,女性2人,年龄为47~76岁,确诊前先有皮损2~5年,曾诊断为慢性淋巴...
[期刊论文] 作者:马圣清,,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2
人们担心 PUVA 会引起皮肤变性或皮肤癌。有报告高度光敏者及有皮肤癌史,电离辐射或砷剂治疗史者,用 PUVA 治疗后,其皮肤肿瘤(非黑素瘤)之发病率增高。作者从1974年以来从单...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东霞,涂平,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6
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期病变中p53的表达李东霞,涂平,综述,马圣清,审校早在1979年,Lane和Crawford首次发现在SV40大T抗原基因转染的细胞中存在一种p53基因[1]。...
[期刊论文] 作者:吴艳, 马圣清,,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7
皮肤的屏障功能被破坏时,表皮内的水分会经过角质层丢失,使皮肤变得干燥,从而引起或加重一些皮肤疾病。该文介绍了皮肤的屏障功能以及保湿护肤品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
[期刊论文] 作者:张建中,马圣清,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马圣清,张建中,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2
本文报告用ELISA法检测了SLE及其它结缔组织病病人的抗心磷脂抗体(ACA)。53/110例SLE、7/9例SS、3/10例PSS和178例PM及DM病人ACA阳性。ACA的检测有助于上述疾病的诊断。ACA阳...
[期刊论文] 作者:张建中,马圣清,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0
报告了 2例新生儿红斑狼疮。 1例出生后发现有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和室间隔缺损 ,脐血检测有抗Ro/SSA和抗U1RNP抗体 ,母亲为SLE患者。 1例出生后 1个月于面部、颈部及躯干上部出...
[期刊论文] 作者:涂平,马圣清,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5
用PC1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角化棘皮瘤(KA)和鳞癌(SCC)中的表达。在KA中,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基底层和基底上层,而在SCC中,则广泛分布于肿瘤细胞团中。PCNA阳......
[期刊论文] 作者:谢忠,马圣清,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自由基损伤是皮肤老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实验测定了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皮肤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和抗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了解皮肤自然老化过程中...
[期刊论文] 作者:伍丽,马圣清,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5
检测了12例活动期SLE病人皮质类固醇治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I-2R)的水平,并检测了其中9例病人血清IL-6水平。治疗前IL-2水平为10.9±6.0U/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8.3±18.8U/ml),sIL-2R水平为708±367U/ml)。皮质照组......
[期刊论文] 作者:伦文辉,马圣清, 来源: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9
乙双吗啉于1982年开始用于治疗银屑病。1985年以后陆续出现服药病人发生白血病的报道。有研究证明乙双吗啉可使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升高,但关于该药对染色体畸变的......
[期刊论文] 作者:马圣清,张清中, 来源: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89
用CIE法检测了各种结缔组织病、非结缔组织病及正常人血清中的抗Ro抗体,并分析了其阳性率,该抗体对SS及SLE有较高特异性。本文着重讨论了抗Ro抗体在SLE中的临床意义,抗Ro抗体...
[期刊论文] 作者:刘训荃,马圣清,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晓艳,马圣清,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8
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通路在细胞增殖调控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探讨PKC亚类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PKCα和βⅠ亚类在12例寻常型银屑病表皮中的表达和......
[期刊论文] 作者:马圣清,刘铁忱,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氟嗪酸(Ofloxacin)是新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其抗菌谱广,体外对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1990年8月至1991年4月,我们用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提供的氟嗪酸(...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