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7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统计研究 年份:1997
收入分配与社会分化模式的计量分析——Lorenz曲线应用的一个拓展金玉国ABSTRACTTwopurepaternofasocialdiferentiationwerestudiedtheoreticalyandtheirLorenzcurvewer...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江苏统计 年份:1998
农业增长方式转型指数的构造与应用——以江苏、山东、河北为例□文/山东经济学院金玉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今后一个时期保证我国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如何对这一...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统计教育 年份:1998
指数形式理论及其再认识山东经济学院金玉国指数的形式理论,是从指数公式本身的特点出发研究指数构造的一系列假说、测验和公理体系的统称。长期以来,我国统计界承袭了苏联统计...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经济师 年份:1994
产权模糊:正在导致国有资产恶性转移金玉国我国拥有庞大的国有资产,其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的。仅全民所有制生产企业的年末固定资产净值就达万亿元之巨,再加上其它企业...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7
边际效用价值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关系问题辩误———对一个流行观点的不同看法金玉国(山东经济学院计统系济南250014)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标志着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最终形...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8
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分析:1984~1995年金玉国(山东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济南250014)1984年中国经济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铺开,尽管中间也有一些反复和徘徊,但制度的演进过程一直没有中断。...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统计与咨询 年份:1998
《统计与决策》1998年2期发表金玉国的文章认为,我国失业统计的改革应在完善统计标准和指标体系、狠抓数字质量上下大功夫.具体地讲,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2001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由于不同领域改革的不同步性等原因 ,各行业国有经济的比重 ,产生了较大差异。这就造成了我国体制转型时期特有的“所有制垄断”现象。所有制垄断的...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统计教育 年份:2002
权数的确定是描述统计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经济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测定权数是一个非常科学和实用的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统计与决策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统计研究 年份:2012
20世纪中叶,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的发展完善,解决了潜变量的测度及其相关关系衡量问题,奠定了潜变量因果模型的方法论基础。此后,潜变量模型被引入到计量经济学研究领...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学周刊 年份:2014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而言,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也要践行生本教学观,一切为学生为中心。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财经研究 年份:2006
为了拓展交易费用定量研究的领域,有必要对我国体制转型时期交易费用变动的动态机制和传导路径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征,借助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脉冲响...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财经科学 年份:2001
1978~ 1999年间我国宏观制度的变迁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变化和对外开放扩大四个方面。基于这一认识 ,本文设计了四个制度变量 ,对我国的制度变...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农村百事通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统计研究 年份:2011
按照内容的沿革,计量经济模型分为经典计量经济模型和非经典计量经济模型。非经典计量经济建模方法论既是经典计量经济建模方法论的发展和延伸,又在建模理念、建模方法、模型...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山东经济 年份:2008
在经济学实证研究中,线性因果关系建模方法是最常用分析方法之一,它包括回归分析、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其中,回归分析是线性因果关系建模的基础;路径分析起承上启下的作...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统计研究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山东经济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国,, 来源:外国经济与管理 年份:200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仅看到了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创造物质财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也越来越注意企业在污染环境、损害人的健康及全面发展等方面的负效应。各国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