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论文] 作者:陈俐,,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19
1930年代,沫若的父母先后离世。沫若兄弟合撰将父母祖辈的德音慈影记录成文,留下《先妣杜宜人事略》《祭母文》《祭文》《先考膏如府君行述》等反映风祖训的...
[其他论文] 作者:郭远铭, 郭远禄, 郭远慈, 郭远惠, 郭平英,,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15
几位在乐山沙湾鸣兴达号生活过的沫若亲属以集体回忆的方式,充实丰富了沫若世及其兄弟姊妹间亲情的回顾,涉及了抗战期间和建国前后开佐、开运等人在沙湾民生建设中...
[其他论文] 作者:杜蒸民,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2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在内的前人史学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沫若对顾颉和《古史辨》史学的科学批判,就是一个范例,他对这个学派的批判,主要集中在...
[其他论文] 作者:,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19
刘奎著《诗人革命:抗战时期的沫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沫若集诗人、学者、剧作、革命者及传统士大夫等诸多角色于一身,且充分发挥各种身份的优势。本书以...
[其他论文] 作者:卢美慧,, 来源:百姓生活 年份:2015
堂45岁,山东聊城人,电影《失孤》中刘德华扮演角色"雷泽宽"的人物原型。1997年9月21日,堂两岁幼子振走失,他从此踏上漫漫寻子路。十几年中,为了寻找振,...
[其他论文] 作者:谭继和,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1996
沫若与巴蜀文化(上)谭继和作为文化巨人,沫若是中华民族现代化方向结晶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结出的硕果。沫若融汇中外文化而成就为伟大的革命、科学和文学...
[其他论文] 作者:徐晋,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5
文章由谈沫若对先秦儒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吸收、改造、融汇、消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泛神思想.进而阐述先秦儒文化的基本要义,沫若的悲剧理论。特别是他倡导的悲剧精神如何贯...
[其他论文] 作者:李斌,,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15
沫若在《再生缘》研究中再三对陈寅恪致敬,共享"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是对当时针对陈寅恪的过"左"行为的有意拨正。沫若《再生缘》研究在方法上融合了顾颉的孟姜女故事...
[其他论文] 作者:名和悦子,,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7
寻访沫若冈山时代的居住状况、师生关系、和佐藤富子的庭生活,调查沫若六高期间的课程设置、学籍档案和中国留学生归国运动的相关资料,对沫若在1918年抗议“日中共同防...
[其他论文] 作者:陈样平, 来源:时代人物 年份:2012
一个是"跳水皇后",一个是香港最有头有脸的人物,晶晶与霍启的结合注定无法风平浪静。近日,香港媒体报道"跳水皇后"晶晶被拍到由专人接载高调进入霍启过夜,他们的婚...
[其他论文] 作者:冯锡刚,,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1995
“洋场十里更汪洋”──沫若咏上海冯锡沫若作为杰出的诗人、学者和战士,在他一生的多个重要阶段,差不多都和现代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上海发生过联系,在其宏富的著译中,有...
[其他论文] 作者:罗建中,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1996
永生的凤凰──沫若性格初探罗建中沫若一生行事,对后人始终具有无穷的吸引力。迄今,为沫若立传,对沫若一生成就进行评说的著述,已十分丰富,但在这百争鸣的大合唱中,对...
[其他论文] 作者:黄淳浩,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4
沫若和冯乃超二人.是诗人,也是政治。二人从1926年开始结交·就一同战斗,直到沫若逝世,这在创造社成员之间是少有的。...
[其他论文] 作者:罗佳明,,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7
沫若研究的学术疆域由沫若世生平实践研究、沫若思想观念研究、沫若文学创作研究、沫若古文字和考古论著研究、沫若翻译外国著作研究、沫若研究之研究和沫...
[其他论文] 作者:廖久明,何刚,,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16
2016年6月26日,2015年度国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回忆沫若作品收集整理与研究”中期研讨会在北京沫若纪念馆召开。参会专包括:回忆作品作者刘德有(沫若1955年访日时翻译,...
[其他论文] 作者:彭建华,邢莉君,,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12
沫若译介的德国文学是极其重要的,共翻译了12位德语作的54个作品。沫若的德语译作主要是从德语译出的,《三叶集》已经有了德国文学翻译的片段。沫若的《浮士德》翻译...
[其他论文] 作者:巩蒙,,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6
沫若是学者型书法,高擎宋“尚意”书风大旗,对传统书法进行广泛的继承和借鉴,于传统进行了一次“新变”,终形成自风格。沫若的书法早年受到碑派以及苏东坡和颜真卿的...
[其他论文] 作者:张牛,,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1994
沫若与沈从文创作异同原因之分析张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沫若与沈从文是两位不能不提到的人物。沫若是诗人、剧作和学者,又是革命行动,从“开一代诗风”的《女神》到...
[其他论文] 作者:李新地,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5
沫若历史剧女性形象群寄寓了他作为史学和史剧独具慧眼的女性观。本文在搜集、整理、比较、分析诸形象的基础上对沫若历史剧的女性观作初步的探讨。笔者将其历史剧女...
[其他论文] 作者:石燕京,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1
本文从沫若对德国文学的译介;作,作品;文艺思想三个方面,梳理,分析了自1979年以来20余年的沫若与德国文学关系研究成果,并对新世纪跨文化,跨学科,多角度地研究沫若与德国文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