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500秒,为你在102,281,99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12,173篇文章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15
民族文化具有形物、神智和交流这三个方面的内含,分别对应指号学中的“象似\征象、标指\对象、象征\释象”三元。民族文化的各个要素,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上说,都属于三元互动交融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历史传统、语言文化、政治制度三个维度着手。中国的历史因各民族共同书写而丰富多彩,汉族的历史不全等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少数民族的历史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的语言文化因各族人民共同创造而光辉灿烂,从汉藏语系的多声调语言,到阿尔泰语系的元音和谐语言,从"汉字圈"到方块壮字,从半坡遗址到河姆渡遗址,从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中国的语言文化自古呈现出满天星斗的壮丽景色和多元归一的大趋势。中国处理民族事务的政治制度因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行之有效,我国各民族在...
[期刊论文] 作者:, , 毛颖辉,,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4
姓名是一种分类系统,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和社会实践密不可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社会功能。姓名是一种物象,不仅有"物质外壳",也有社会意义;不仅用来指称,也描述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该文认为艺术是沟通形与神之气,能够超越图像与文本之争。艺术即生活韵律,韵律让社会和谐,万物关联,天下共生。...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语言是交流工具,是文化行为,是人的定义;语言的这种多重性质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统一。语言隐喻借重身体和直觉世界,形成社会实践的记忆,体现文化模式。身体是人类物性的根据,而...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18
中国在经济崛起后,致力于文化复兴,从科技兴国向文艺兴国过渡,让文艺融入科技,让机械文明和数字化文明有爱心。这个转向的关键是回归原初的激情,回归万物共生的自然。皮尔士...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01
我虽然不会讲蒙古语, 但我深深地爱着草原。 我虽然不穿着蒙古袍, 可我爱喝香甜的奶酒。 我虽然不住着蒙古包, 但我眷恋着辽阔的草原。 我虽然不会骑草原的骏马, 可我爱听悠扬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甘肃理论学刊 年份:2013
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出发,民族团结和睦,互相信任,互助共生,需要从五个维度考虑问题:第一个维度是群体差异是个人差异的放大,不能把个人民主和民族差异、民族认同对立起来;第二...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民族学刊 年份:2010
奥斯汀的施为句(performative)理论,突出说话即行事,有助于分析中国民族识别过程和改革开放前的民族情况;波德里亚的"仿真"理论强调符号强势,有助于分析当下中国民族与族群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2017
国家建设要处理好“一和多”的难题:国家一体是中国的发展现状,民族多元是历史上形成的既定格局,原本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西方民族主义理念,在传入中国后经过本土化处理,...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文化遗产研究 年份:2014
时间:2013年11月26日15:00一17:00地点: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缘起:概念的话语政治先说明一下,讲人类学谱系的“民族”与“族群”是有用意的。目前我们国家处于一个转型时期...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民族研究 年份:1995
民族与民族概念再辨正纳日碧力戈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与民族概念是民族学文化一人类学的关键课题,是做好民族工作.确保存国家安定团结的理论前提,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考察近年来的“族群话语”,我们发现了以下缺点:(1)由于诸家在使用学术概念时不注意词义、词源和词用,也不注意同一个词汇在不同文化和国度的变异,且较少联系中国历史,尤其较...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从多学科角度力图证明,中国各民族的政治认同需要有多族协商的实践理性支持;以主权-空间共性统辖文化-情感特性是建设现代中国超级共同体的必要前提;中国民族关系新格局的形...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研究 年份:2014
命名是民间超度仪式中的关键环节,是神灵信仰的操演实践。本文利用奥斯汀的言语施为理论,讨论呼名唤神的行动意义,尤其是萨满仪式中名字与神灵之间的密切联系。...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年份:2013
我作为一名关注符号的民族学人类学工作者,已经习惯于从事物与象征意义关联的角度研究问题。在我看来,“山地民族与文化”这个栏目的开办本身就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在一定程度...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2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人富了之后怎么办”的问题,提出由“科技若国”到“文艺兴国”的过渡。但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富不起来,因为“富无止境”,用反话说是“贪得无厌”。追求无限...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英国人类学家尼达姆利用动物学关于“多重分类”的理论讨论社会事实分类,提出“家系类似性”的观点,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使我们有可能摆脱社会科学“证实”或者“证伪”的争...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键在于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在于从民族共有、文化互联、命运相同中发现提炼和铸造重叠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高度重视民族...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非文本的口述有文字表达所不及的优势 :身势、表情、语调、场景的“合谋”,生动地传达寓意 ,包括大量直觉。它以特殊的记忆形式进入说唱者的操演并不断加深、重现、重构或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