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6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皋,孙佩卿,高景春,李淑莲,张雪,郭妍, 来源: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年份:
RediscussionontheseismicregimenetworkZe-GaoWANG(王泽皋);Pei-QingSUN(孙佩卿);Jing-ChunGAO(高景春);Shu-LianLI(李淑莲...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84
地震活动性 邢台余震频度增高及以后发生的华北强震·································……王泽皋(Vol.1,N“·2)强余震的准周期性···...
[期刊论文] 作者:王桂岭,敖雪明,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92
富蕴地震窗系笔者在王泽皋、姜秀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于1984年在全国地震预报清理攻关中建立,在1987—1988年全国地震预...
[会议论文] 作者:宋美卿,王霞,李丽, 来源:中国地震学会2015中国地震预报论坛 年份:2015
  自1971年傅承义先生提出邢台地震是华北红肿区的"疮口"以来,我国的余震窗研究在地震预测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由王泽皋于1979年正式发表命名为"地震窗口"。本文收集了上世纪...
[期刊论文] 作者:敖雪明,王桂岭,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1990
早在七十年代,王泽皋、姜秀娥等人在研究邢台地震的余震频度衰减规律时发现,余震频度在大致遵循大森—宇津公式随时间衰减背景上的增高,往往对应华北地区的大地震,于是提出了余震窗的概念。...八十年代,我国不少研究结果相继指出,某些特殊构造部位小震活动频度的增高,与短期内附近地区发生的大震有关,进一步验证和发展了王泽皋等人关于余震窗的研究结果,并且认为,这些特殊构造部位小震活动频度的变化,可以作为监视区域构造应...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皋,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1997
笔者从大区强震活动的整体性观点出发,对如何应用一些重要的地震活动性特点于地震预报之中的一些研究进展、应用体会作了简短回顾。...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皋,, 来源:华北地震科学 年份:1992
本文从现实的社会需要出发,通过邢台这个震例讨论了具有直接前震的情况,如何进行确切定量而又能逐步缩短其发震时长的短期如临震预报的可能性。...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皋, 来源:华北地震科学 年份:
根据1994年4月以后国内外大小地震的活动情况对10月9日内蒙Ms4.0级和22日朝阳西北Ms4.6级地震试做了符合实际的短期预报。文末对这次预报及对域外大形势活动背景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皋,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1990
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阳高地震发生后,笔者赴现场工作了一段时间,发现主震及部分强余震前,包括频度和强度在内的小震活动水平都有“三起三落”的现象。按震情“三分律”预报后续强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里再约定,把“三分律”预测的发震时长称为“预测时......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皋,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1998
从实际应用的需要出发,研究了中国大陆在发生MS≥7.0 地震20 年后震源区进入“长期活动”过程中后续地震强度演变的全部史料,发现在我国南北地震带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发生MS≥7.0 大震后2~3 年,最多12年内,震区当地会发生MS≥6.0 地震;但在南北带以西的中国西部地区,MS≥6.0 地震的后续时间却持续......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皋, 来源:华北地震科学 年份:1997
为纪念邢台地震30周年,唐山地震20周年,笔者回顾了在邢台现场十多年工作中对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切号召的体会和许多重要指示的理解及所走过的科研里程及在地震预报研究中诸多概......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皋,, 来源:华北地震科学 年份:1987
1987年3月18日零点在河北省临城县的黑城镇附近发生了一次M_L3.7级的地震,当地有明显的感觉。在此之前从1986年2月以来这里就有微震活动,迄今已有100余次。 8月21日黄壁庄水...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皋,, 来源:华北地震科学 年份:1987
前言 1966年的邢台大地震,是发生在华北平原上人口众多,农业发达,经济繁荣而富饶美丽的冀南大地上的第一次大地震。它对经济建设的破坏和给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在我国...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皋,, 来源:华北地震科学 年份:1986
近来很多地震工作者都在研究如何把近代统计物理学关于“宇宙数”(4.6692)…,的研究成果移植到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上并加以推广应用,这无疑是一件好事。笔者在日常工作中也...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皋,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85
本文通过对我国内陆地区历史上的一些7级以上大震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析后,发现许多大震区时过几十年、几百年乃至近千年,都还有不少的小震活动,有时竟然出现了中强地震...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皋,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7
本文从动态的观点出发,采用“韵律”和“黄金分割数”(即优选数),具体地分析了华北最近一幕强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的迁移特点,并以椭圆图象直观地表示出了最大允许的空间韵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皋,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79
本文就1966年邢台地震的余震频度的增高出现于华北诸大震之前的事实,讨论了余震活动区可以作为监视区域构造应力场增减情况的“窗口”,邢台余震频度增高可以作为华北地区大震...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皋,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86
本文概述了自1978年5月提出“震情窗口”以来,经过6年多时间,在一些多震区不断实践和多种尝试所得的最新的全部成果。根据一震有多窗反应,并由此而能粗略地推测出未来大震的时间、空间、强度三要素的事实,今后若能在“窗口”附近设台以观察、研究其小震的活动与......
[期刊论文] 作者:王泽皋,郭妍,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91
本文在过去对震情窗口、震情地带作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一震有多“窗”、多“带”反应的观测事实,进一步提出并讨论了建立起结合“窗”、“带”而综合利用的“震情网络”的...
[期刊论文] 作者:戴英华,王泽皋,, 来源:华北地震科学 年份:1991
据山东地震台网速报(《震情》第四期),1991年2月6日—8日在山东莱州市附近(北纬37°05′,东经119°56′)发生了一群地震,共39次,其中震级为3.0~3.6级6次,2.0~2.9级11次,1.0级以上30次,最大震级为3.6,与次大地震之差为0.1级,属典型的震群。这是发生在郯庐带东侧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