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24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年份:2014
此次获奖的10位青年女科学家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杜世萱、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徐静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研究员孟智勇、复旦大...
[学位论文] 作者:杜世萱,, 来源: 年份:2002
本文首次采用从头算B3LYP自洽场晶体轨道(SCF-CO)方法系统地计算了由具有D6h对称性的C36笼状结构(以下简称D6h C36)构造的中性和离子态的一维、二维聚合物进行了理论研究,对其...
[期刊论文] 作者:杜世萱,, 来源:物理 年份:2004
自接到《物理》编辑部的邀约以来,我的内心一直在试着明晰,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自己,选择现在的工作方向并一路坚持了18年?我想,原因繁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工作中...
[学位论文] 作者:杜世萱,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1999
富勒烯氧化物具有特殊的结构性质,特别是在形成聚合物后,其性质的变化等,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最近几年有报道合成了CO、CO,从实验上得到质谱、红外和拉曼图谱,并用MNDO和DF...
[会议论文] 作者:杜世萱, 来源: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交流会 年份:2012
[期刊论文] 作者:杜世萱, 高鸿钧,, 来源:物理学进展 年份:2008
在单个分子的层次上研究低维分子纳米结构的生长,理解组装机制并实现结构与特性的有效控制,是低维体系物理及其器件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基...
[期刊论文] 作者:杜世萱,高鸿钧, 来源:物理学进展 年份:2008
在单个分子的层次上研究低维分子纳米结构的生长,理解组装机制并实现结构与特性的有效控制,是低维体系物理及其器件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陶蕾, 张余洋, 杜世萱,, 来源:中国科学:化学 年份:2019
固体表面有机分子自组装是合成低维超分子材料和对固体表面进行功能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理论计算与扫描隧道显微镜实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固体表面分子自组装机制...
[期刊论文] 作者:杜世萱,季威,高鸿钧,, 来源:物理 年份:2007
文章介绍了一种非模板选择性自组装纳米结构的方法.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了两种有机分子在Ag单晶不同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发现在Ag(775)基底上PTCDA分子会完全吸附在(111)台阶面上,而......
[期刊论文] 作者:雷宝,张余洋,杜世萱, 来源:中国物理B:英文版 年份:2020
Two-dimensional(2D)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TMDs)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properties and great potential in nano-te...
[会议论文] 作者:李玉学,杜世萱,黄元河, 来源:中国化学会2000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陈辉,杜世萱,高鸿钧, 来源:物理 年份:2021
相比单层石墨烯,特定构型的石墨烯纳米结构具有更加新奇的物理性质,被认为是构筑基于石墨烯功能纳米器件的基本单元.由于纳米结构的性质对其局域原子构型非常敏感,可控制备高...
[会议论文] 作者:杜世萱,李玉学,黄元河, 来源:中国化学会2000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张余洋, 杜世萱, 高鸿钧,,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4
低维量子结构的构筑及调控是物理学向小尺度研究方向延伸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重点围绕高鸿钧及合作者在"小分子机器"量子结构的构造及其物性方面开展的研究,系统地介绍了他们...
[期刊论文] 作者:张瑞梓,张余洋,杜世萱, 来源:中国物理B:英文版 年份:2020
V5S8 is an ideal candidate to explore the magnetism at the two-dimensional(2D)limit.A recent experiment has shown that the V5S8 thin films exhibit an antiferrom...
[会议论文] 作者:孙家涛,杜世萱,高鸿钧, 来源:2013年纳米、表面和Graphene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 年份:2013
基底表面上薄膜的结构依赖于薄膜内部的相互作用和薄膜、基底之间相互作用的竞争,这种竞争作用的直接结果就是界面上的电荷密度的重新分布.研究吸附物、基底之间的界面上的电...
[会议论文] 作者:张礼智;杜世萱;张艳芳;, 来源:第十三届国际凝聚态理论与计算材料学会议(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 年份:2014
  使用第一性原理结合扫描隧道显微镜实验,研究了几种过渡金属原子(Pt,Ru,Ir,Ti,Pd,Au,Ag,和Cu)在石墨烯/Ru(0001)上的吸附构型、电子结构以及生长机理.研究表明:Pt,Ru,Ir,T...
[期刊论文] 作者:丘坤元,狄秀艳,杜世萱, 来源:高分子学报 年份:1993
虽然Santappa等早已报道Ce~(4+)(高氯酸铈)/甲醛体系能引发丙烯腈(AN)、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但对醛的活性以及参与引发单体聚合的自由基都未有详细报道,近来孙燕慧等...
[期刊论文] 作者:田晓庆,杜世萱,高鸿钧,, 来源:Chinese Physics B 年份:2008
In this paper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a Te/Bi2Te3 novel structure is studied by ab-initio calcul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of Te nanorods is deter...
[期刊论文] 作者:刘子媛, 潘金波, 张余洋, 杜世萱,, 来源:物理学报 年份:202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核心元器件朝着运行速度更快、能耗更低、尺寸更小的方向快速发展.尺寸不断减小导致的量子尺寸效应使得材料和器件呈现出许多与传统三维体系不同的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