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523秒,为你在为你在51,685,00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法贞,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87
【正】 西汉董仲舒首次明确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①强调上下等级的绝对臣服关系。对这一维护封建专制的伦理教条,学术界多以为源自孔子的“君君、臣臣、父...
[期刊论文] 作者:朱法贞,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87
义利之辨,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对于先秦儒家的重义轻利,史学界几乎普遍地认为是一种否定功利、扼杀人性、鼓吹禁欲的说教。我以为事实并非如此。孔...
[期刊论文] 作者:朱法贞,,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人生价值,作为反映个人与社会之间价值关系的范畴,是指基于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而形成的个人的人生目的、社会实践以及道德品行对社会需要所具有的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朱法贞,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91
【正】 儒教教主孔子,在生前是极不得志的,他周游列国,被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累累若丧家之犬”,这已是信史。“亚圣”孟子的“仁政”、“德治”之说,亦被视为...
[期刊论文] 作者:朱法贞,, 来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们似乎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道德悖论.……...
[期刊论文] 作者:朱法贞, 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1988
一、科学地理解家庭的本质关系要从理论上把握家庭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是基本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初期,就......
[期刊论文] 作者:朱法贞, 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1991
孔子的“时”即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已有不少论著的肯定,根据是可信的。倘若再作深一步的探究,就会发现,孔子之所以能“时”,与其处世的最高原则“中”或日“中庸”,有着内在的逻......
[期刊论文] 作者:朱法贞,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给我们留下伦理学的专著,他们的道德理论散见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及《费尔巴哈论》等著作中,这些著作或者是马恩的合著,或者是由恩格斯独立完成的。其中《反杜林论......
[期刊论文] 作者:朱法贞,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87
对于“两种生产”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理论界有备种不同的理解和解说。孙美堂同志的《关于“两种生产”真正含义的辨析》(载《东岳论丛》1986年第3期,以下简称《辨析》)一文对此提出了新的见解,读后给人以一定的启发。但是笔者以为,文中一些基本观点仍是值......
[期刊论文] 作者:朱法贞, 来源:浙江金融 年份:1991
在社会主义金融管理活动中,客观存在着大量的矛盾关系,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金融行业与国家、客户的关系以及金融行业内部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这些矛盾关系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经...
[期刊论文] 作者:朱法贞,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91
1反思几十年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思维教训,非此即彼的极端跳跃性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恐怕是最为突出和典型的顽症。在如何对待物质利益或曰功利的问题上,亦是如此。十年动乱期间,以强调社会整体利益为名,绝对否定个人利益和个性发展,形成了一种僧侣主义伦理观......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用,朱法贞,,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07
突破道、禅比较研究的传统局囿,后现代的观照似乎是一种可能的维度。道与禅在反权威、反中心、反理性、融主客、扬个性等诸方面的相似性或亲缘性,为实现这一可能的比较研究开...
[期刊论文] 作者:朱法贞,李玉用, 来源: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4
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综合性大学哲学系现状的调研分析,作者指出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人本管理机制是推动我国哲......
[期刊论文] 作者:陈金海,朱法贞,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2001
如今,科技文化的演变已逐渐改变了科学研究的方式以及科学共同体的行为准则,在一种创新文化的环境中,商谈原则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科技伦理的准则与我们对科学...
[期刊论文] 作者:万慧进,朱法贞,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以人为尺度"和"以宇宙为尺度"是考察自然价值的两种不同的向度."以人为尺度"是人的活动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尺度,但由于人的理性能力的界限和人类对自身各种利益整合能力的微弱...
[期刊论文] 作者:朱法贞;刘井山,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自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的一版序言中提出“两种生产”的理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一直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近些年来,针对我国人口增长太快,人口的再生产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不相适应的严重局面,......
[期刊论文] 作者:孟凡密,朱法贞,,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2006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自从被创立以来一直保持着一种张力和开放性,以致人们对其提出了多种解读模式。国内外关于唯物史观的解读主要有客体化、本体论的传统教科书的解读模式,人本学......
[期刊论文] 作者:施元湘, 朱法贞, 沈国权,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本文试图从人本主义理念出发,借鉴现代西方教育思想和实践,剖析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人为本推进高校"三育人"改革的构想....
[期刊论文] 作者:徐伟新,王正平,朱法贞,刘文瑞,蔡恒息,方文,郭碧波,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1986
社会发展动力问題,是我国理论界近年来争论较大的一个问題。深入开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系统性思想,把提供事物的多维现实图景的现代科学系统论用于社会发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