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论文] 作者:张万民,, 来源: 年份:2004
对于《诗经》的"六义",《子语类》记载熹以"赋、比、兴"为三经、以"风、雅、颂"为三,原文是:"或问《诗》六义,注‘三经三’之说。曰:‘三经’是赋、比、兴,是做...
[其他论文] 作者:俞晓群,, 来源:读书 年份:1991
《谶论略》是四十年来国内第一部专论谶的著作。谶的“身世”很怪,人们多有不晓。“谶”是所谓神的预言,而“”则是神学与经学的结合。“之为,比傅于经,辗...
[其他论文] 作者:张林建,,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2012
《尚》是依据《尚》而立的,其内容必与《尚》经义存在联系。所处的时代也是附会经义的时代,所以在《尚》中或解释阐发,或造作附会。尤其《尚》中几近半...
[其他论文] 作者:蔡方鹿,, 来源:朱子学刊 年份:2003
熹兼采汉宋,促进了中国经学的发展;熹以"四"义理之学取代传统的"六经"训诂之学而成为经学的主体和基础,是熹对中国经学发展最重要的贡献;熹重训诂辨伪启发了后世汉...
[其他论文] 作者:王连君,, 来源:图书馆学刊 年份:2015
子阅读方法的哲学基础、体系建构、实践性3个维度,系统论述了《子读法》的现实意义。建设阅读社会、推广全民阅读,《子读法》可资借鉴。...
[其他论文] 作者:孙钦善,, 来源:文献 年份:1985
学是汉代学术中的一个怪胎,是汉代文献中的一个奇物,它们相为表里,在历史上发生过一定的影响。学兴起于西汉末,盛行于东汉,与方术相关,与图谶孪生。《后汉·...
[其他论文] 作者:张凯,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3
雨香,字泽覃,江苏泰县人。善。于金石绘事亦喜研究。1943至1944年间众名家合作的《贞松永茂》册页由叶恭绰题款,雨香作序。民国法接续清代法而来.坛的风格面貌较之于...
[其他论文] 作者:贾立霞,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2003
专言符命占验的谶在西汉成帝时已经出现;比附经文的是谶的一个支流,是谶发展过程中附会经义的产物,明确有文献记载的出现在东汉初年。谶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谶...
[其他论文] 作者:萧洪恩,,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8
,据《汉李寻传》称“五经六”,注:“五经及乐”,知自成系统;此后,《后汉樊英传》称七经,表明七经皆有。但七经“皆佚于唐,存者独《易》,逮宋末...
[其他论文] 作者:谷鸿,, 来源:秘书 年份:2008
耷(1626-1705),号雪个,又号个山、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清初杰出画家。明宁王权后裔。明亡后一度为僧,当过道士。其法师承二王、颜真卿、苏轼,能博采众长,大胆...
[其他论文] 作者:吴从祥,,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中的河图洛文化很丰富。中的古河图有八卦河图、治水河图、祥瑞河图等,中的政治神话河图有受命河图和禅让河图等。中的河图形态各异,有纹理图、甲状图、舒...
[其他论文] 作者:朱岩,,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2008
两汉今古文《尚》学与谶之学关系紧密。西汉时,谶思想与《尚.洪范》"庶征"理论产生互动,直接影响了今文《尚》学的研究特征。东汉初,随着谶的官方化,《》类...
[其他论文] 作者:徐思寒,,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9
东的法作品时常见诸于报端、展览,我常猜想,这么温婉秀逸、空明飞劲的字肯定是出自孱弱文人之手。直到中国...
[其他论文] 作者:尤汪洋,,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5
乃正,1935年11月生于浙江海盐。1972年青海时期始.研习米芾《史》.范成大《宴坐庵四首》。用引首印"食纸"(),尾押"七二年作"()、"乃正之作"(白)。...
[其他论文] 作者:任蜜林,,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11
《尚》,据《后汉.樊英传》李贤注有《璇玑钤》、《考灵耀》、《刑德放》、《帝命验》、《运期授》五种。安居香山所辑《集成》又增《帝验期》、《洪范记》二种...
[其他论文] 作者:吴从祥,,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中保存了大量的关于汉代民俗文化的记载。中的民间诸神有天神、自然神、动植物神、器物神、器官神等。中的民间巫术有辟邪、驱鬼、求子、除害等。中保存了不...
[其他论文] 作者:张才,, 来源:山东图书馆学刊 年份:2016
熹在他的《子语类》及其它文章中,对读方法都有论述。通过读其著作,将熹的读方法归纳为“立志践履”“饥食渴饮”“虚心专一”“剥皮见髓”等十三种方法。...
[其他论文] 作者:朱勇,, 来源:朱子文化 年份:2004
近十年来,因子后人的因缘,我有幸结识到如方彦寿、茂男等诸多师长、宗长,并得到他们的抬爱,担任《子文化》编委,参与《子文化简明读本》编写,以及子学论坛等...
[其他论文] 作者:曹勤,,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年份:2018
东汉一朝的不同于前代之“谶”和后世之“谶”,它经历了学术上的“经典化”和政治上的“法律化”,才得其名实,也由此成为东汉法文化的内在底色。的“经典化”...
[其他论文] 作者:王晓松,,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3
永灵(若无),1964年生于江苏张家港。中国法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日中友好美术馆(日本)、何香凝美术馆等举行"永灵法艺术展"。出版有《谭以文永灵画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