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74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2
异位性皮炎(AD)是较为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机理尚有诸多不明之处。在AD的发病中IgE起着重要作用,其末梢血中嗜酸细胞增多也很常见,作者测定了嗜酸粒细胞内的对组织损伤性强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血清中的水平,并将正常人、接触性皮炎与AD进行了对比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6
1979年Sontheimer等将具有红斑狼疮(LE)特异性病理改变,出现于光照部位的反复发作性环形、多环形或丘疹鳞屑性皮疹者称为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但日本皮肤科学界因受到Rekant等所报告的自身免疫性环状红斑(AAE)的影响,多以AAE为名进行报道,直至1986年才将......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2
近年来,疥疮在共同生活的群体中有集体发病和蔓延的趋势,目前大多以外用药治疗为主,对于患者众多、疑有疥疮感染及皮疹广泛者,期望能有简便的内服药物疗法。为此,作者用伊维菌素(ivermectin,IVMT)治疗疥疮,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6
作者发现1例瘤型麻风患者的脂溢性角化病活检标本表皮内有麻风菌存在,并进行了免疫组化及光镜、电镜观察。患者男,67岁。16岁患麻风,经治疗细菌指数阴转。1991年复发,经细菌学、皮肤科及外周神经检查,诊断为瘤型麻风(LL)。取患者右腹部存在20余年的小指头大、表......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8
作者报告3例经检索即不属于色素性干皮病(XP)又不属于Cockayne综合征(CS)的一种新的遗传性光敏性疾病,并命名为紫外线敏感综合征(UV-sensitive syndrome,UVsS).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7岁、11岁和8岁.3例中有2例为兄妹,1例的父母系近亲结婚.3例的父母均无......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8
因接受光疗而发生皮肤恶性肿瘤者少见,作者报告1例光疗5年的银屑病患者先后发生Bowen病及鳞状细胞癌(SC)共6处。...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8
作者对1986~1997年间文献报告因使用干扰素(IFN)而诱发和加重的30例银屑病进行了统计分析.30例患者中男23例,女7例....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8
异位性皮炎(AD)发病的确切机理尚不清楚,目前认为除遗传因素外,亦与室螨及大气污染等因素有关。为阐明病因、症状及开展有效治疗,迫切需要寻找和建立AD的动物模型。作者从临床、病理及免疫等方面证实一种可作为AD的动物模型鼠,其方法与结果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9
患儿女,8岁。因皮肤出现水疱入院。口唇、口腔粘膜、眼睑、鼻周、前额、颈、肩、上胸、外阴部及手足可见针头至豌豆大的多发性紧张性水疱、糜烂、结痂,部分水疱伴有红晕,尼氏征阴性。......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9
例1男,30岁。无水痘既往史及与水痘患者接触史。垂钓时受到强烈日晒后第4天颈部出现伴有红晕的水疱,继之,水疱逐渐扩展至上臂、颜面、口腔、躯干,伴发热38℃。...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8
1991年以来对麻风高流行区居民的麻风杆菌感染情况和带菌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与麻风患者并无接触史的一些居民血清中抗麻风杆菌抗体阳性,且鼻腔粘膜亦带有麻风杆菌,这一事实不仅对麻风的感染源主要是接触未经治疗的麻风患者这一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还提......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9
临床观察表明环孢素A(Cy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但通常采用与脏器移植相同的每日2次口服疗法。由于CyA对肝、肾等器官有毒副作用,所以尽可能用低剂量进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作者将低剂量CyA每日1次内服和皮质类固醇外用法与治疗银屑病通常所采用的3mg/kg每日分......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1
作者观察了13例带状疱疹后发生荨麻疹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可除外食物和药物诱发的因素,13例中男7例,女6例。...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1
患者女,57岁。约7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头顶部出现片状硬斑,逐渐向前额部扩大,曾局部注射曲安西龙,外用皮质类固醇,症状无改善。...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7
通常认为麻风菌主要是通过多菌型麻风患者的皮损及鼻粘膜等处的渗出液和鼻涕等分泌物排出,接触患者的污染物时,麻风菌可经皮肤轻微外伤及鼻粘膜等处而传染,尚有一些经其它不同方式传染的报告.作者报告1例可能经表皮、汗管及毛囊排菌的瘤型麻风患者.......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7
对于后天性色素沉着的治疗通常给予抗坏血酸口服,其理由是其能阻碍酪氨酸酶的氧化反应、还原已形成的黑素及安全性好等,但抗坏血酸除遇光和热等易于氧化外,还因口服难以在皮肤中维持高浓度而需长期、大量使用.为此人们研制了多种稳定型抗坏血酸,并试图用外用疗......
[期刊论文] 作者:曹元华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7
天疱疮及类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治疗主要是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对其治疗有抵抗及有合并症者,常辅以皮质类固醇冲击、免疫抑制剂、金制剂及血浆置换等方法治疗。...
[期刊论文] 作者:前田学,曹元华摘,曹元华节译,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2
伴末梢循环障碍的疾病在皮肤科并非少见。作者综述了三大类48种末梢循环改善剂(含中药方)在皮肤科的应用近况,重点介绍了药理作用和具体用法。本文节译了其中疗效较为肯定的药物共30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