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2293秒,为你在为你在94,845,00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周育德,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5
一部求是的皮黄戏史──喜读于质彬《南北皮黄戏史述》周育德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京剧的紧锣密鼓声中,黄山书社推出了于质彬先生的大作《南北皮黄戏史述》。这是于质彬先生...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4
南派京剧巫文化丛考略于质彬[编者按]江苏的体文化源远流长。体的活动、体戏的演出至今仍很活跃;可供探讨研究的“资源”既有丰富的典籍,又有现成的“活化石”,可谓得天独厚。对于...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4
梅派艺术的文化底蕴──兼谈梅派艺术创始人的美学思想于质彬一梅派艺术的文化蕴涵十分丰厚,有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然而这座宝库是梅派艺术创始人梅兰芳先生用自己的渊博学识...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1995
南派名伶苗胜春于质彬本世纪40年代,苗胜春与芙蓉草(赵桐珊,其舞台生活始于民国初年)同为南方京剧舞台配角表演人才群体中的佼佼者,共称南派京剧辅佐星座的双璧。此文仅就当年与张桂...
[期刊论文] 作者:金芝,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6
于质彬同志的《南北皮黄戏史述》一书问世以来,影响日益深广。 此书以其全面、系统、丰厚之史料,融入精辟之论述,令人折服;又以鲜明之观点与生动之文笔,梳经理纬,令人叹服。...
[期刊论文] 作者:杨惠玲,,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10
初晤于质彬先生,是2000年暑假在南京举行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于先生戴着一顶米黄色的礼帽,一米八的个子,虽年过七旬,身板却硬朗,眉宇间自有一种长者的气度,让人肃然起敬。为...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9
当前流行于江南的滑稽戏,其历史渊源可上溯到我国先秦的“优孟衣冠”,和唐宋两代的“参军戏”,以及金元院本杂剧、明清传奇里的喜剧文学和丑角艺术。而它的形成却在现代...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9
一中国戏曲是怎样发生的?明程羽文为沈泰选编的《盛明杂剧》作《序》写道:“曲者歌之变,乐声也;戏者舞之变,乐容也。”清吴伟业为李玉的《北词广正谱》作《序》时,表述说:“今之传奇......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3
一 戏曲的表演体系,是戏曲声腔剧种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之结晶与升华的一个明显标志。然则这一结晶与升华是有前提的,即务必具备如下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三项条件:完备的...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剧艺百家 年份:1986
【正】 王鸿寿,艺名三麻子,由于他京、昆兼擅,文武皆能,高才博识,德高望重,伶界尊称三老板、三老爹。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一八四八年(一说生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一...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85
陶君起《京剧史话》论述民国初年江南京剧舞台状况时,写道:“武生盖叫天、张桂轩、张德俊……都是当时上海、南京的著名京剧演员。”张桂轩生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在...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0
京剧史料的积累,历经由少到多的漫长途程。对现有京剧史料按刊刻、出版年代进行划分,自清乾隆末至二十世纪末,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对各历史时期京剧史料的研究与运用,既需史料......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62
《上海戏剧》1962年9月号刊登了邵曾祺同志的文章《〈施公案〉和施公戏》。这篇文章就“施世綸是个怎么样的人”、“小說和戏曲”的关系,以及“施公戏的特点”这些問題...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63
兴起于清代的武俠戏,流传至今,还在吸引着一批戏曲观众,还在起着一定的社会作用,当然是不良作用,如有的戏剧評論文章就公然宣称武俠戏里的角色就是在今天,也还是人民心...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年份:1986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创始的梅派艺术,闪烁着京剧传统艺术的光辉,聚集了兄弟剧种艺术的精华,构成一个包蕴宏富的艺术世界。从美学角度来审视,可以从多方面对这个艺术世界进行专门研究。但是,从当今京剧舞台的艺术实践着眼,可以对如下几个方面——梅派艺术与昆曲的历......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一、考述了作为昆仑神话发祥地和昆仑神话系统基地的昆仑山;二、考述神话中的西王母;三、考述了神话里作为中华各民族始祖的女娲。...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0
【正】 一 京剧舞台上“南”、“北”派的称谓,始见于近人徐珂于本世纪初编纂的《清稗类钞》。徐氏在这部文献的《戏剧门》中记云:“戏剧者有两大派,一南派,二北派。”此后,...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9
【正】 形成史稽年 早期的南方京剧叫做“京调”。王韬写成于清·咸丰、同治间的《沪上词场竹枝词》前记云:沪上女弹词“尽易京调以悦俗耳”。王氏所云之京调,即京调皮黄...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剧艺百家 年份:1986
【正】 《剧艺百家》创刊号上题名为《中国戏剧在历史上的“失落”》(下称《失落》)的文章,把中国戏曲史研究的开创者王国维作为批评对象,进而几乎全盘否定王国维和继王氏之...
[期刊论文] 作者:于质彬,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1
一 清代扬州戏曲活动的高峰期以花部诸腔云集并兴盛于扬州为其标志;而花部的兴盛于扬州,贯串于康熙、乾隆二帝南巡的全过程,与二帝在扬州的观剧活动和他们对花部的态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