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0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葛伟亚,叶念军,龚建师, 来源: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本文以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以所取水样检验结果为依据,对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发现淮河流域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云,姜月华,叶念军,龚建师,, 来源:地下水 年份:2015
基于河南巩义抗旱找水工作,在分析基岩山区蓄水条件的基础上,对巩义地区分处两地的单斜蓄水构造和接触型蓄水构造进行分析,并采用物探和钻探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物探方法对...
[会议论文] 作者:葛伟亚,龚建师,叶念军,周洁, 来源: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年份:2013
本文在对涡河地区地下水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用同位素对其进行测试,并对地下水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域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存在混合现象,区域浅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当地......
[期刊论文] 作者:龚建师 叶念军 葛伟亚等,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4
摘要 以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对淮河流域内4 000余组浅层地下水样品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评价依据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和地下水质量标准。结果显示,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中As检出较多,超标严重,超标率9.76%,Hg、Cr6+检出率和超标率稍低。分析认为,Hg、As有原......
[期刊论文] 作者:许乃政, 陶小虎, 龚建师, 檀梦皎, 来源:华东地质 年份:2020
基于近期获得的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应用指示克立格法开展了淮河流域平原区高铁、锰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并分析了高铁、锰地下水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铁、锰是影响研究区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化学组分,铁、锰在地下水中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异性。铁、......
[期刊论文] 作者:龚建师,叶念军,葛伟亚,李君浒,, 来源:中国地质 年份:2010
地方性氟中毒病在淮河流域分布较广,部分地区发病率较高,对居民身心健康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危害。本文以前人工作成果为依据,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多年的数...
[期刊论文] 作者:郭晓彤,孟丹,蒋博武,朱琳,龚建师,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年份:2021
淮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其水资源利用情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利用MODIS蒸散发数据产品(MOD16/ET)、降水和气温时序数据以及土地利用数据,探讨了淮河流域20002014...
[期刊论文] 作者:龚建师,叶念军,葛伟亚,周锴锷, 来源:地下水 年份:2004
苯并[a]芘是多环芳烃中毒性最大的一种物质,具有三致作用。基于对淮河流域平原区四千余组水样的统计分析,阐述研究区内地下水中 BaP分布现状,指出淮河流域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埋......
[会议论文] 作者:苏晶文,龚建师,李运怀,李云峰,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2017学术年会 年份:2017
皖江经济带沿江地区第四系地层在不同的地质单元,其时空分布具有差异,岗地区以下蜀土为标志,河流相冲积平原以“类黄土”为标志,两者在区域上是地层对比的关键层。通过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冲积平原区地层以芜湖组为主;以青弋江河流相沉积为代表的局......
[期刊论文] 作者:叶永红, 龚建师, 王赫生, 周锴锷, 李亮,, 来源:地下水 年份:2020
自然状态下,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密切相关。利用淮河流域平原区775组地下水水化学数据,对地下水的氟含量和水化学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TDS小于1.5g/...
[期刊论文] 作者:李亮,叶念军,邢怀学,朱春芳,龚建师,,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年份:2014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现场采样、室内测试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濉溪县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濉溪县浅层地下水样品超标率达35.3%,氟的质量浓度ρ...
[期刊论文] 作者:赵卫东,赵芦,龚建师,周文怡,钱家忠,,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21
宿州矿区由于长期煤炭开采,不仅形成了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而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污染,其污染现状及主要形成原因尚不清楚。为此,本文利用研究区水土污染调查获取的21个地下水样品的NO_3~-等13项污染指标开展地下水污染源解析工作。在采用改进内梅罗综合污......
[期刊论文] 作者:叶永红,苏晶文,龚建师,董长春,杨洋, 来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年份:2021
青弋江流域宣芜段为皖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该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可以为后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该文通过分析56组地下水样和7组地表水样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发现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来源于降水补给.泉水在出露地......
[期刊论文] 作者:周锴锷,王赫生,龚建师,侯莉莉,朱春芳,, 来源:资源调查与环境 年份:2014
结合淮河流域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淮河流域平原区铁锰元素在浅层地下水(埋深0~50 m)中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并总结现有水质资料,认为淮河流域地下水中铁......
[期刊论文] 作者:哈承祐,朱锦旗,叶念军,黄敬军,龚建师,陆华,,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2005
导淮自桐柏,会于淮阴,东入海,是追索淮河三角洲形成的由来.公元1128-1885年史称夺淮700年,古淮河入海水道为黄河泥沙堵塞,从此淮河改道经长江入海,遂使淮河三角洲不为人们提...
[期刊论文] 作者:龚建师,叶念军,葛伟亚,周锴锷,朱春芳, 来源:地下水 年份:2014
苯并[a]芘是多环芳烃中毒性最大的一种物质,具有三致作用。基于对淮河流域平原区四千余组水样的统计分析,阐述研究区内地下水中BaP分布现状,指出淮河流域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
[期刊论文] 作者:赵贵章,王淑丽,李志萍,龚建师,王赫生, 来源:人民珠江 年份:2022
以涡河流域2005-2018年(共168个月)的水质指标月监测数据为背景资料,探究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在流域水质方面的应用.通过小波分析来判别涡河流域水质指标的多尺度变化规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涡河水质主要影响因子,并对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二勇,张福存,钱永,叶念军,龚建师,王雨山,, 来源:中国地质 年份:2010
长期饮用高碘水(>150μg/L)将对人体造成危害。中国有12个省市存在高碘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内陆盆地区、冲洪积平原区和沿海地区,黄淮海平原是高碘地下水的主要分布...
[期刊论文] 作者:郑涛,焦团理,胡波,龚建师,侯香梦,王赫生, 来源:环境科学 年份:2021
地下水是涡河流域中部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但普遍面临着污染及水质异常等问题.本文在调查采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 三线图、Gibbs图和离子比值等方法对不同深度...
[期刊论文] 作者:雷敏,姜纪沂,孙磊,龚建师,王赫生,周锴锷, 来源:水利规划与设计 年份:2021
针对研究区内广泛存在的原生劣质高氟地下水以及人类活动特点,对DRASTIC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以地下水位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的富水性、包气带岩性、含水层累积厚度、土地利用类型、氟含量为评价指标的DRAICLF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结合ArcGIS的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