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27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五行"原初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万物构成的基本元素的概括,并从它们之间的关系中演绎出万物化生的序列性法则。后来"五行"在思孟学派那里演变为概括社会领域内道德伦理秩序的"...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 年份:2014
现代大学由实证主义知识观占统治地位,大学教育目的简化为仅向学生传授支配世界的知识技能,人的生活被化约为运用知识技能去控制世界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详细而系统地论述了现代新儒家代表之一台湾学者牟宗三先生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观点,并作出适当的分析与评价。...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文化软实力 年份:2020
马克思恩格斯是从批判的视角阐述他们关于宗教的观点的。他们较为注重宗教产生的根源和宗教的社会功能、社会效应。他们认为宗教主要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伴随...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赋有时代特征的新表达.在它的指引下,党的十六大报告以前所未有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胆识,提出了一系...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先秦儒家在古代的祭祀文化的语境下产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传承和规范祭祀文化为已任。他们从修德配天、神人分治的宗教信仰出发,特别注重祭礼作为治人之道的社会作用。尤其是祭......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文化软实力 年份:2018
近代湖湘文化的繁荣兴盛是中国近代史上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具体表现为"经世""洋务""维新"和"革命"四个前后衔接的阶段。它在中西文化碰撞背景下产生,形成了从"知夷""师夷""...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关帝信仰是中国特有的民间信仰。这种民间信仰的实质是对关羽身上所体现的“忠、义、礼、节、勇”的道德规范的崇拜。它是一种被历史上统治阶级标准化了的儒家伦理规范。关帝...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2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国家垄断阶段。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的结合,使得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不仅原有的特征、职能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出现了新的特征和新的职能...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5
【正】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是本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最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社会主义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现实社会主义的成功与挫折,尤其是在苏东...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3
【正】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整个哲学思想的总概括。实事求是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是与解放思想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综观毛泽东的一系列著述,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十分注重解放思...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正】 在传统的国家理论中,我们历来突出的是国家的阶级属性,而对于国家的相对独立性则很少作出恰如其分的说明。传统的国家理论所存在的这种片面性,妨碍了它准确和较有说服...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忧患意识是一种基于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批判意识和探寻意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和"七·一讲话"的思想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它具体表现为政治忧患意识...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儒学制度化是中国历史上理论与政治权力互动的产物.它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情结,是古代士人和封建帝王在文化选择上的契合.它所促成的儒学主流地位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历史文...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历史上儒家关于民众道德教化的方式可以梳理为五种类型.这些道德教化方式表现出,"德治"是实现民众教化的基本方式,"孝悌"观应该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道德教育其实质是教育人...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发展昭示 :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既不能游离世界文化发展的大道之外 ,又必须深刻挖掘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实现保持和促进各种文化学派共存竞争的多元开放态...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高校校园文化的实质是高校学生和教职工所共认共享的行为模式的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今中国社会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提供了多元价值观念下...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求索 年份:1986
【正】 在我国目前使用的哲学原理的教科书的各种版本中,一般都把真理定义为:真理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然而,倘若对这一定义仔细分析认真思索,就不难发...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塑造和自我确证,因此构成了人的本质性活动;阿伦特将人的生存活动分为:劳动、工作和行动,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期刊论文] 作者:龙佳解, 来源:文化软实力 年份:2019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青年黑格尔派开展的宗教与政治批判的背景下开始他们的哲学探索的,投身于对宗教的批判使他们摆脱了基督教信仰的影响成为无神论者.费尔巴哈通过宗教批判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