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53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黎定平,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 年份:1996
当今的共时研究巳满足不了对语言变异的描述.“历时(diachrony)和共时(synchrony)不是语言本身的两个平面,而是语言研究的两个平面。”形容词比较级badder是历时演变的过渡阶段在共时上的反映。它说明了对语......
[期刊论文] 作者:黎定平,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 年份:1995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把婉语的属性看成是语用常规发生异化现象,其变异的两重性称为婉化并把异化过甚造成的怪诞及故弄玄虚视为对常规的离经叛道。然而它的产生和发展正说明了这是......
[期刊论文] 作者:黎定平,,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缘情而有自然之美,根本原因就在于情感的客观化和对象化,在于妙造自然,即在于情感的自然流露和想象的自由发挥。美是物之属性,是心物交感、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情孕育了艺...
[期刊论文] 作者:黎定平,,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英语词尾-e的逐渐消亡是语言自身通过放大系统中不对称差异,迫使其低维子系统对称破缺,实际上是依靠概念隐喻以牺牲其结构上的对称美来换取话语的经济效率,用经济的话语表达...
[期刊论文] 作者:黎定平,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 年份:2000
把诗歌翻译看成是一种语义对等、信息同一的媒体符号对另一语言符号的文本阐释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翻译观。诗歌翻译标准是由诗的意向结构中的意蕴与审美价值所决定的。至近而...
[期刊论文] 作者:黎定平,,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长期以来,文字起源一直是学术界争议不休的话题。从文字发生学和语源学的角度看,语言符号在最初阶段是在心理音响模仿以及形象临摹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由此可以推断文字起...
[期刊论文] 作者:黎定平,,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误读是有意向性的,它体现出读者的主体性地位与创造性作用,并给予人们解读文本以极大的自由度。它是以其超以言外的隐喻特质,通过概念映射对文本产生深远的影响。当误读渐而进入......
[期刊论文] 作者:黎定平,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意象独照"是中国古代诗人对隐喻化现象的艺术阐释,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在认知心理语言学中,共时性投射映现反映的是隐喻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与"意象独照"同条共贯,殊途同归,...
[期刊论文] 作者:黎定平,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 年份:1997
国外对学习与习得的分歧由来已久,然而习得理论却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它的影响已经渗入到外语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发现语言系统是不平衡的......
[期刊论文] 作者:黎定平,,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长期以来,文字起源一直是学术界争议不休的话题。从文字发生学和语源学的角度看,语言符号在最初阶段是在心理音响模仿以及形象临摹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由此可以推断文字起源经......
[期刊论文] 作者:黎定平,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 年份:1998
隐喻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 ,可以从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乃至人工智能的角度去研究。而从男性 Penis的隐喻化过程去分析隐喻现象、隐喻成因无疑是一次大胆而又新奇的尝试。我们...
[期刊论文] 作者:黎定平,胡静芳,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 年份:2001
新"语义三角"模式的理论核心在于:能指表现为历时性隐喻化过程,而所指或共指则是共时平面上隐喻化的产物.隐喻化的过程就是意义建构、意义转化的过程.任何意义的能指终究是要...
[期刊论文] 作者:黎定平,李良,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西方移情学说中的移情作用与中国古典诗词美学的移情入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而所形成的艺术审美境界是不同的.西方移情说偏重人的感情外射,即"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期刊论文] 作者:黎定平,农丽萍,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虚拟语气的形成有赖于言者以何种方式表述心中之意,而意象的构戍离不开主体情感的对象化。以主体情志去诠释客体,并赋予客体某种情志的指向性,让无形之意取得可感可观的物质形式......
[期刊论文] 作者:罗仁丽, 黎定平,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语言之所以发生变异,是因为在地球上有适合于它成长和发展的自然语言社会生态环境.这一观点得到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非母语英语发生本土化现象的强有力的支持.一个没有民族作...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