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38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黎万友, 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采用双向牵引治疗股骨转子下不稳定型骨折的方法,既符合平衡牵引的原理而使骨折达到满意的对位,又能克服单向牵引长期存在骨折复位后难以维持良好对位的缺点,它是一种能提高本类......
[期刊论文] 作者:黎万友,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14
近年来,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我校为了贯彻市、区教育部门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保证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接下来,笔者就我校采取的减负措施做几点介绍和说明。  一、......
[期刊论文] 作者:黎万友,曾祥惠, 来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正】 距下关节脱位合并踝关节半脱位、距骨后结节撕脱骨折极为少见,我们采用郑氏手法曾对一例伤后14天的患者整复治疗成功,特报告如下: 一、病历摘要患者男,21岁,门诊号125...
[期刊论文] 作者:步斌, 丁明甫, 黎万友,, 来源: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2004
在临床治疗中,软组织疼痛的痛点存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是临床治疗的重点。试图就软组织痛点的解剖学关系与临床病理进行分析,总结体育康复疗法治疗软组织疼痛的康复治疗程序,...
[期刊论文] 作者:黎万友,厨春阳,张世明,, 来源: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0
对于尺挠骨干骨折的治疗临床报导甚多,但采用撬拨复位固定治疗此类骨折报导较少,我们在1986-1989年间曾对11例手法整复不成功的病例治疗后,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特报告于后,仅...
[期刊论文] 作者:何本祥,檀亚军,黎万友, 来源:中医正骨 年份:2004
经舟骨月骨脱位临床上少见,治疗上手法整复难度较大.自1997~2001年,我科采用摇顶推旋手法复位塑形托板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脱位1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何本祥,檀亚军,黎万友,夏万荣,, 来源:中医正骨 年份:2013
目的:探讨郑氏手法复位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治疗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郑氏手法复位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方法治疗新鲜闭合移位性肱骨......
[会议论文] 作者:黎万友,何本祥,檀亚军,张焰, 来源:2011民族医药发展论坛 年份:2010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常见,是小儿骨折中治疗效果极不理想的一种骨折.如何预防肘内翻畸形的发生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成功的关键,也是近年来大家一直探讨的热点.采用郑氏"三过"手法复位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治疗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67例,患儿坐位或仰卧位或由大......
[会议论文] 作者:何本祥,檀亚军,黎万友,王蛟, 来源:2011民族医药发展论坛 年份:2010
目的:评价推罐疗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39例腰背部肌筋膜炎患者,男98例,女141例;年龄18~83岁,平均50.43岁.分别采用推罐疗法治疗(治疗组)156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83例,治疗2周后,分别观测两组疼痛、激痛点压痛及胸腰椎功能等指标并比较其临床综......
[期刊论文] 作者:步斌,黎万友,苏全生,孙君志, 来源:体育科学 年份:2004
根据中年知识分子的身体和工作特点,对目前重要的机能测评方法按照循证医学Meta分析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筛选,研究推荐了“中年知识分子机能评估体系”。该机能评估体系包括:心率......
[期刊论文] 作者:王瑞国,黎万友,张延明,赵以瑜, 来源:中医正骨 年份:2005
为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将21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实验组(C组),除A组外结扎左髂总动脉建立左后肢缺血模型,并于缺...
[会议论文] 作者:何本祥,黎万友,檀亚军,张焰,夏万荣, 来源: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目的:观察郑氏"三过"手法复位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移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男39例,女28例;年龄3~14岁,平均8.82岁,采用郑氏"三过"手法复位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治疗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骨折均于5周内临床愈合......
[期刊论文] 作者:黎万友, 杨立群, 何本祥, 刘付龙, 蒲诗黎,, 来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年份:2014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颈椎间盘突出或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如神经根、脊髓等,而引起的各种...
[会议论文] 作者:何本祥[1]黎万友[1]檀亚军[1]张焰[1]夏万荣[2], 来源: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目的:观察郑氏"三过"手法复位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移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男39例,女28例;年龄3~14岁,平均8.82岁,采用郑氏......
[会议论文] 作者:Yang Li-qun,杨立群,Li Wan-you,黎万友,He Ben-xiang,何本祥,蒲诗黎,徐艳, 来源:2012年四川省中医骨伤科学术年会 年份:2012
目的:对骨折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了“郑氏三号外敷接骨散”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造模成左侧桡骨中下段横型骨折,并于造模后2周开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实验药物组),每组15只.分组后A组每天以方纱(宽4cm,长6cm,厚0.2......
[会议论文] 作者:YangLi-qun[1]杨立群[2]LiWan-you[1]黎万友[3]HeBen-xiang[1]何本祥[4]蒲诗黎[2]徐艳[2], 来源:2012年四川省中医骨伤科学术年会 年份:2012
  目的:对骨折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了“郑氏三号外敷接骨散”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造模成左侧桡骨中下段横型骨折,并于造模后2周开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