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5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为了在人类身上寻找上帝的三一性存在的可靠内证,奥古斯丁开创性地使用了怀疑的方法。通过怀疑,他把人类的心灵确立为唯一一个坚实可靠的领域,从而使神学也走上了由苏格拉底...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霍布斯对近代政治哲学的一个贡献就是把国家奠定在人性的基础之上,但是,他关于国家权力不可分解的绝对主权论却是成问题的。这里的关键在于,他没有洞见到寻求安全的公共意志...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03
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的追问不仅开辟了哲学的新维度,而且首先为伦理学奠定了新的基础,使伦理学不再仅限于充当“生活指南”,而是承担起确立人的绝对罪责、绝对权利和绝对尊严...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死亡是人的一种可能性存在,而且是每个个人惟一不可让渡、不可替代的一种可能性存在,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只有不幸的人才会碰上的意外事件。因此,死亡对于人的真实存在或真实生活......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2006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历史课题,更是一个哲学内部的问题。因为任何彻底的哲学都不能不面对如何理解和对待宗教的问题。本文从讨论“什么是哲学”入手,试图通过深入分...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年份:2014
各种政治保守主义主张是在与各种自由主义的对置中被标明为保守主义的,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并不比它们之间的分歧多。在各种保守主义中,对自由主义构成挑战的,不是历史保守主义...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学海 年份:2017
在苏格拉底-柏拉图那里,他们的伦理学不仅建立在他们借以清理、审定“神话神学”的“理性神学”基础上,而且以他们所追求的“知识”为基础。后面这一点一直规定着亚里士多德的......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对存在者、本质、存在、本体这些形而上学概念的讨论、分析与理解构成了托马斯.阿奎那整个神学一哲学的基础。他对上帝的理解与证明没有例外地以他对这些概念的讨论为前提;也正......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作为人类一种自我突破、自我提高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是人类走向普遍性历史、走向超越性存在的跃升运动。它开始于"本原文化"的出现,也即开始于那些最早觉悟、发现"绝...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4
作为普遍怀疑的剩余物,"我思"不仅成了真实可靠的"第一存在",而且成为一切事物之真实存在的合法性源泉;而就超感性的理智活动是"我思"的核心行为而言,存在论被笛卡尔奠定在在...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在人们的印象里,时间不像空间那样停留在某个点上可以重头迈越,而是过去的就过去了,不可能再回头抓住它或穿越它.但实际上,人类不仅总在跨越空间,而且每天都在穿越时间.我们...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04
因为我们是自由的,所以,我们能够跳出因果必然性而确立起普遍的道德法则,以使自己生活在一个伦理-道德的共同体里,而不是生活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生物链中;因为我们是自由的,所...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17
伦理行为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可以成为赞扬或谴责的对象,但是,一个行为之所以值得人们赞扬或者有理由被谴责,却是有前提的。亚里士多德敏锐地发现,这个前提就是这些行为是自...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04
只有否定了强力本身的正当性,才能真正确立起人民主权论。因为在没有强力胁迫的地方,才会有自由的社会契约;而只有基于自由的社会契约行为,才会产生出基于所有契约者的共同意...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4
国家是人类为了走出无序的自然状态而契约出来的共同体。这种契约行为隐含着三大原则:首先是确认每个成员都是自由的,因而每个人都拥有"应当被所有他人允许按其可普遍化的意...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18
洛克之所以能够成为近代“自由主义政治理论”之父,根本上就在于他一方面以自然法去理解与设定自然状态,另一方面从权利角度去理解和阐释自然法。因此,他的“自然状态学说”...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9
康德哲学的一个核心工作是论证自由,这一工作有两个相互衔接的路径:一个是在《纯粹理性批判》里进行的论证路径,我们称为“知识论进路”;一个是在《实践理性批判》里进行的论...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纯粹理性批判》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并不是要否定形而上学本身,相反,整个《纯粹理性批判》的工作倒是要为形而上学作为一门科学扫清道路,它通过对理性本身的分析—批判来...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斯宾诺莎通过引入"神"的定义,实体不仅被规定为自因且能思维的主体,而且最终被理解为绝对的"一"。这既可以说是以犹太教的一神教精神来理解来自希腊的"实体"概念,也可以说是...
[期刊论文] 作者:黄裕生,,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10
一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恰恰是为了把形而上学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来建立,而不是要放弃形而上学。这里需要澄清,什么是形而上学?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形而上学陷于毫无结...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