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47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黄秦军,,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 年份:2003
杨属(Populus)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寒带地区,在我国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均有天然分布。杨树在解决工业建筑用材、胶合板材、纸浆材、薪碳材以及生态造林等方面均发挥着重......
[学位论文] 作者:黄秦军,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1996
根据对兴安落叶松的树干解析、同工酶分析、标准地调查、林型、植被调查等资料的分析表明:①不同种源的兴安落叶松在各性状上均有显著差异;②小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的最佳早期选...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秦军,夏德安,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7
以兴安落叶松4个种源区的种子为材料,采用同工酶分析的方法MDH和GOT同工酶进行了遗传分析,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MDH和GOT同工酶均受4个基因位点控制:各位点等位分离比例均符合孟德尔规律。......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秦军,苏晓华, 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2003
利用美洲黑杨×青杨杂交三代谱系探索了木材密度、纤维长、纤维宽、纤维长宽比和微纤丝角等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基本密度与纤维长受主基因的控制,表现为"质量-...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秦军,张海堂, 来源:国外林业 年份:1996
本文研究了松科五个树种(Abies alba;Pinus strobus,Picea abies,Pinus sylvestris,Pseudotsu-ga menziesii)的五个酶系统的等位酶的发生、大小和其它一些特性。通过比较单倍...
[期刊论文] 作者:杨传平,黄秦军,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7
通过对对兴安落叶松5个天然群本的MDH和GOT同工酶的分析表明:在兴安落叶松群体中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7.5%;等痊基因平均数为1.9%;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26;有效等痊基因平均数为1.402;满归和绰尔、乌伊岭和库尔之......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秦军,苏晓华,, 来源: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份:2003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明明,苏晓华,黄秦军, 来源:世界林业研究 年份:2005
在植物水分利用特征研究领域,以δ13C值和△值为分析指标的稳定同位素技术以其快速、简便的特点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测定林木的δ13C值来鉴定林木水分利用效率应用于遗传育...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秦军,李文文,丁昌俊,, 来源: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3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基质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浸泡时间及发根农杆菌等对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土+蛭石+珍珠岩(1∶1∶1)是较理...
[期刊论文] 作者:高海波,沈应柏,黄秦军,, 来源:林业科学 年份:2012
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沙冬青悬浮细胞遭受机械刺激后,胞内发生的早期信号事件的变化规律及信号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沙冬青悬浮细胞遭受机械刺激......
[期刊论文] 作者:黄国伟,黄秦军,李文文,, 来源: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2
试验选用蒙古栎的5个种源,分3种处理,通过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采集,对不同种源的生长和生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种源间生物量、地径、叶片数、单叶面积、气孔密度、...
[期刊论文] 作者:苏晓华,丁明明,黄秦军,, 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2005
简要回顾了我国不同时期引进的杨树遗传资源.在总结了外来杨树资源对推进我国杨树栽培品种化和育种上起到了重大作用的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研究工作:...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明明,黄秦军,苏晓华,, 来源:遗传 年份:2008
以115个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 L.)无性系为材料,利用TaqMan技术分析了欧洲黑杨基因资源参与木质素和纤维素合成的酶(4CL、PAL和CesA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对分型的SNPs与木材材性...
[期刊论文] 作者:丁明明,苏晓华,黄秦军,, 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2006
通过测定从欧洲不同地区引进的134个欧洲黑杨无性系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值),研究了欧洲黑杨基因资源δ^13C值的特点和水分利用状况。结果表明:(1)引进的欧洲黑杨基因资源......
[会议论文] 作者:苏晓华,丁明明,黄秦军, 来源:第十届全国林木引种驯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本文对我国引种的杨树遗传资源保存与利用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必须加强对基因资源研究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资源保存基地,增强今后杨树育种创新能力,对人工杂种导入不育基因是防......
[期刊论文] 作者:杨成超,黄秦军,苏晓华,, 来源:林业科学 年份:2013
以黑杨派3个无性系为材料对其生长进行定位观测,用石蜡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伸长节间和成熟节间的结构区别,并用GC-MS-SIM法测定幼叶等有代表性组织的内源IAA和ABA含量.结果表明:1...
[期刊论文] 作者:黄国伟,苏晓华,黄秦军,, 来源:林业科学 年份:2012
以高(A)、低(B)生长势2个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表型性状和生理指标的连续采集开展生长性状、光合生理特征及养分吸收等特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A系号与B系号在根、茎、叶的干质量及......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秦军,苏晓华,张香华, 来源:世界林业研究 年份:2002
阐述了一种新兴的基于 PCR的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由于微卫星位点多态性高、共显性、中性突变及遍布于整个基因组 ,因此使之广泛应用于...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秦军,苏晓华,张香华, 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2004
以美洲黑杨×青杨F2代为作图群体,利用AFLP和SSR标记技术构建分子连锁图谱.连锁图共有19个较大的连锁群,16个二联体(Doublets),7个三联体(Triplets)和5个较小的连锁群.19...
[期刊论文] 作者:黄国伟,苏晓华,黄秦军,, 来源:世界林业研究 年份:2012
杂种优势作为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其产生机理一直是人类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关于杂种优势的原因产生了众多理论假说,诸如显性假说、上位效应、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等。多年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