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9
宋朝将军韩琦取“衣锦还乡”之意,在故乡相州(今河南安阳)建筑“昼锦堂”,请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为之作记,起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韩将军看了非常高兴,并连声称赞。可不久,欧......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7
王闿运(1833——1916年),字壬秋,号湘绮,近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湖南省湘潭县人。曾四处讲学,可谓桃李满天下。清末授翰林院检讨,辛亥革命后曾任清史馆馆长。近代著...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5
有个古字谜十分奇妙,为三人对话。“子路曰:‘是也!’颜回曰:‘非也!’孔子曰:‘若是也,直在其中也!”’孔子和他两位弟子的对话,很符合各自的身份,且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子路...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2008
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晚年情钟楹联艺术。请看他撰写的一副幽默的自嘲对联:...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高教探索 年份:1992
在高校林立的今天,办出自己的特色,是许多院校努力追求的目标。广东机械学院对此十分重视,提出“坚持正确方向,逐步扩大规模,努力形成特色,着重提高质量,积极进行改革,主动适...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5
“推敲”形容斟酌字句,反复琢磨。典出唐朝贾岛的故事。据北宋阮阅《诗话总龟》载:“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3
清朝胡西垞引《诗经》名句撰写对联,妙用虚词,极富情趣。联曰: 何草不黄秋以后; 伊人宛在水之湄。《诗经·小雅》有首《何草不黄》,写征夫怨苦,以草木在秋后枯萎喻...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文人学土“唯有读书高”。读书何用?有求官的,有救国的,有创业的,也有消遣的,从他们的书斋联语中大致能看出其旨意。略举数副以资谈趣。南宋楼大防,孝宗隆兴进士,官至枢密院...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7
1931年11月著名诗人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年仅36岁。老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撰联痛挽:“说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现代作家、学者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表现自有定论,而他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攻击旧文化是功不可没的。胡适倡导白话文学有所谓“八不主义”:一不言之无物,二不摹仿古人,三...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美国诗人爱伦·坡说:“文字的诗可以简单界说为美的有韵律的创造。”(1848年《诗的原理》)其意是说音乐美乃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这里且说说“如闻其声”的摹声修辞手法...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198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一道改正标点错误的题目,引的是一段文言文。或谓:“郊、岛孰贫?”曰:“岛为甚也。”曰: 尹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 负薪祈...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唯实 年份:1995
原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有句名诗:“无论是诗,无论是歌,都是炸弹和力量。”...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写作 年份:2001
当前对联创作十分繁荣,这是好事。阅读高品联语,赏心悦目,回味不尽。但恕我直言,也有许多新对联写得古板老套,千篇一律,尽是陈腔滥调,读起来实在乏味。有人认为对联属传统艺术形式,讲......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写作 年份:2001
唐朝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脍炙人口。在人们(特别是文学青年)心目中,总认为文艺创作从构思打腹稿开始,要边写作边修改,最后成篇了还要反复斟酌,“推敲”贯穿于创作的全过程。其......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5
(一)《枫桥夜泊》传古今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脍炙人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深秋冷落的自然景色和寂寞萧条的地理环...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7
在古典诗歌百花园中,有两束相映成趣的奇葩,一叫叠字诗,一叫同字诗。 先说叠字诗。它是把两个相同的字重叠在一块,中无间隔,以加重语言的感情色彩或性状程度,增强表达效...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语文世界 年份:2001
考试命题固然严肃,也不妨输入点幽默情趣。答卷如果机巧奇妙。更显示考生聪颖过人,不同凡响。老师批改文章写评语,也不必老板着面孔,来点怪异又如何?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
[期刊论文] 作者:黄炳麟, 来源:唯实 年份:1999
《宋诗纪事》引段诗话:宋人林洪,号可山,南宋理宗时上书言事,自称是“和靖七世孙”,曾编选刊刻一部名家诗集,题为《大雅复古集》,并将自己的诗作也附于集后。众所周知,北宋初...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