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33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高校理论战线 年份:2009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无疑是一本政治性的论战著作,但它也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完全按照学术规则来处理哲学问题的学术性哲学著作。《唯批》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论证...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年份:2007
关于“以人为本”问题,理论界存在着诸多意见和分歧。本文把这些分歧概括为六个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中的“本”。笔者认为“本”应该是价值取向,而不是...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年份:2006
“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观,“以人为本”对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不是科学发展观最高指导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最高指导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或唯物史观基本...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91
主体性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也就是人在自觉活动中的自主性、自动性、能动性、创造性等,实际上就是主观性,是人作为某种活动的主体发挥出来的功能、影响、作...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历史辩证法,即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提出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它的内容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以人为本和人本主...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年份:2012
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提出过辩证唯物主义这一名称,也没有像叙述历史唯物主义那样叙述过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思想。但如果真正从文本出发,就很容易发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事实...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对象和分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时代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运以及马哲史的历史和研究马哲史的意义等方面,对马哲史的一般问题作了...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高校社会科学 年份:1989
以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转折点,十年来我国理论界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展了自由的深入的讨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尽管理论的发展还不适应我国四化建设和...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年份:2010
当代中国正在建设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否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文化建设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要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要解决:为什么要以马...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一、为什么要谈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含义和意义最近读到《新华文摘》2011年第9期上转载的、今年《吉林大学学报》第一期发表的孙正聿教授的文章《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含义和意...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钱学森晚年提出的"大成智慧学"概念,总结了他一生的道德、学问和事业,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主要从哲学的角度谈了作者学习大成智慧学的体会。本文谈了三个问题:(一)大成智...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2006
王永祥同志是“文革”前北大哲学系毕业的.先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科院的前身)读研究生,后来展转去了河北社科院。他一直从事辩证法史的研究.特别是有关矛盾理论的研......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90
近年来,理论界大都同意以马克思的名言'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来衡量一种哲学是不是当代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不能例外。但由于对时代精神理解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学习与研究 年份:1982
自从叶剑英同志在1979年纪念国庆三十周年的讲话中提出在我国“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后,我国理论界便开始了对这一对历史唯物主义...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11
我们身处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既带来文化质素的嬗递与新变,又招致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彷徨。如何重新底定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一文...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7
本文探讨了关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若干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是: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和谐文化的性质、建设和谐文化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建设和谐文化中的......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10
[期刊论文] 作者:黄枬森,,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性著作,但这部著作是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现在所见各种版本都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排的。由于不同的编辑方法会给文本带来完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