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6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考古 年份:1959
外冈在上海市西北,东面距嘉定城6公里,西与崐山县接界,该地有长约1公里,阔10余米,高出地面1—2米的土冈,古墓位于冈身中部,墓葬距地表深1.56米。该墓南端已经倒坍,故长...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考古学报 年份:1962
【正】 崧澤村位于上海市西南青浦县境內,西距青浦县城約4公里。附近地势較为低平,海拔仅3.03米,深入土內尺余就有潜水冒出。村中有崧澤塘、假山濱和横泖等小河道穿过。村北...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1990
上海在古代曾经是一片海洋,嘉定的方泰,宝山的北宗,上海县的七宝和闵行,以及市区的彭浦和龙华等地,地下深约4—6米处都发现了鲸骨可作证明.“上海”地名也与海有关,嘉庆...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考古学报 年份:1978
马桥遗址是在1959年12月当地进行基本建设时发现的。遗址位于上海市西南方,上海县马桥镇东一公里处,遗址南面紧靠俞塘(图一)。这里地势平坦,海拔4.46—6.29米。遗址以东...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1997
琮是见于“周礼”记载的著名古玉之一,方柱形,上大下小,中间有圆孔贯通,上下端有环形的射,具有古人的宇宙观天圆地方的形象。它的形制既古朴奇特,又具有某种神秘感。因此足...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考古 年份:1993
位于上海市西郊青浦县重固镇的福泉山遗址,发现于1962年,在1974年进行试掘,为了开展良渚文化的研究,在1982、1983、和1986年作了三次发掘,发掘面积共2335平方米,对于福...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考古 年份:1962
1959年前后,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市郊嘉定、宝山、上海等县配合基建工程中,清理发掘了的十座宋墓。这批宋墓,一般都埋葬在地面以下深约50余厘米,地上没有封土。墓的...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01
福泉山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的西侧,高7.5、东西长94、南北宽84米,是一座良渚时期人工堆筑的高台显贵墓地。1979年试掘,1983-1987年三次发掘,对墓地作全面揭开,在其中...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上海文博论丛 年份:200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泉山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的西侧,远观仅是农田中的一个大土台,东西长约94米、南北宽84米、高出农田7.5米,山形长方。1956年作者第一...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1997
本文对新石器时代各区系文化出土的陶作了序列排比及类型分析,指出陶可分实足与袋足两类,它们各自有着自身的发生、发展途径,实足起源于海岱文化区,袋足起源于太湖文化区......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上海博物馆集刊 年份:2000
上海考古五十年,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遗址27处,发掘了一万一千余平方米探方,清理了历代各朝古墓葬五百余座,培养了一支考古工作队伍,开创了上海地区的考古事业。考...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文物 年份:1998
良渚文化自从1936年首次发现以来,经过数十年的田野考古与分析探讨,对于它的特征和年代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但是关于分布范围的四至,至今仍然众说不一,除了它的中心环太湖地区以外,它的南至是否过钱塘江,西至是否进入宁镇地区,以及北至是否过长江,都存在不......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6
良渚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黄宣佩黄宣佩上海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良港文化是我国古代处于文明初级阶段的古文化。对于这类文化的研究,自1936年施听更先生发现遗址以来,至今已有很大进展;已经比较确切的了解他的典型器物群除鱼鳍形或T字形足鼎、双鼻壶、贯耳壶、竹.........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上海博物馆集刊 年份:1996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由于它是建国以来江浙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的一处遗址,该遗址的遗存,又大部位于地下水线以下,保存良好,其中,有大批稻壳、...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上海博物馆集刊 年份:1990
自1936年发现良渚文化以来,至今已达50余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对于良渚文化基本特征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从开始时认为良渚是北方龙山文化的一支,可称为浙江龙山,把...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上海博物馆集刊 年份:1992
良渚文化是我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晚期古文化,自1936年发现以来,这一类遗址与墓葬已发掘或试掘了数十处,它的年代据C14测定,早期如浙江安溪遗址,距今已有4...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上海博物馆集刊 年份:1987
玉器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这从建国以来的出土玉器资料就足以说明它的历史。1973年发掘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第四层,碳14测定的年代...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史前研究 年份:1984
太湖位于我国长江南岸,江苏的茅山以东、苏南和浙北一带。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根据近卅年来的发现,除了广泛分布着以浙江杭县良渚遗址命名的良渚文化以外,还分布着以浙...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上海博物馆集刊 年份:2005
鷄骨白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特征之一。良渚玉器的用材主要是青玉,变白是它的次生变化。青玉的变白,历来以为是在地下受沁。但经考古学观测,同一类材料在同一地点相同的地理环境...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宣佩,, 来源:史前研究 年份:2000
良渚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它在1936年经施昕更先生发现之后,一直是考古和历史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对于它的研究,虽然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所中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