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39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2
现据正刊印中的《西藏地震史料汇编》,将西藏五次(其中三次新增,暂定)8级以上地震的震害情况等初步资料及其主要特征介绍如下:一、主要震害记述①1411年9月29日仁布—楚布寺...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2003
研究了川滇地震区强震活动期格局的变化,认为自1976年以来已进入川滇地震区的“中区”为主体活动的新活跃期,并将可能持续至少二三十年;1985~1996年初的川滇强震活跃幕已经结...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95
本文在对比研究川滇炉霍、石棉 ̄冕宁间、嵩明、大理、下关等地,前人所做全 世构造活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沿同上地点主要开挖剖面及年代学成果,提出距今约3000年,可能存在一次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93
本文提出了具有相似活动构造背景的强震多发段康定段和东川段。对两者历史强震迁移和与川滇大地震的紧密联系,作了较有说服力的多次震例证明,因而本文所论及的有关活动特征在川滇未来强震预测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1989
一、历史地震现场调查概况四川省会东县地处川滇交界附近的偏僻山区,1947年曾发生中强地震。1988年4月15日会东县鹿鹤乡发生5.2级地震,笔者随四川地震系统宏观考察组奔赴震区,除考察本次地震外,同时也注意搜集历史地震震害资料。由于历史地震发生的时间不太久远......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1989
本文就目前鲜水河断裂带古地震划分中的一些概念和确定原则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初步归纳拟出目前鲜水河带古地震事件表,对于更长时间尺度上的地震周期划分有参考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
1.地震参数1992.7.17.19—07—28.8,29°18',103°41'M_L:3.5,I_0=V(震源深度3-4千米,宏观方法1千米。2.铜街子电站及库区 ̄①位于一中强地震带上的少震、缺震地段──马边~峨眉间。名山-马边-永善,大关北北西走向地震带以总体上较密集的小震和中强震、个别达7级的强震连续条带状分布著称。尽管它有别于浅~深贯通型活构造带、仅......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2001
根据两次地震的宏观考察结果、地震学有关参数以及最新的有关人工地震勘探资料的综合分析 ,讨论了两次绵竹 5级地震和 1994年江油 4 7级地震、 1993年郫县 4 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认为龙门山断裂及山前隐伏断裂均属浅表出露深部错动型 (即滑脱型 )地震断裂 ,并对......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2003
研究了川滇地震区强震活动期格局的变化,认为自1976年以来已进入川滇地震区的“中区”为主体活动的新活跃期,并将可能持续至少二三十年;1985一1996年初的川滇强震活跃幕已经结束......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2000
依据近百年来川滇强震 (M≥ 6 5)的时序特征和地理图像分别作出了两种不同的活跃幕划分 ,其差别主要在 194 1年耿马—澜沧地震的归属不同 ,但划分其后的 194 8~ 1998年的三个强震活跃幕却是一致的。另外还对强震幕的起止标志、重现性及对未来 (2 1世纪初 )的强......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1999
本文将6级以上强震分为连发与单发两类,分别讨论了各自的间隔时间。有些强震发震时间间隔的部分规则性可以作为地震趋势研究的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西藏研究 年份:1981
【正】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联系日益紧密;由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产生不少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地震历史学正是这类...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
本文将我国西南及其毗邻的印度、缅甸地区1980年至今,估计将延续至1996年前后的强震活动时段,称为新的强震活动幕。据有关对比依据认为:一方面新活动幕与1941-1955年活动幕有多方面的相似性;另一方面这两幕之间又存在重要的差异性。本文在兼顾历史发展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两方面特征,全面......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
本文从四川M≥4级地震时、空、强活动图象分析中,提取了有重复性前兆意义的异常图象,称为特征性活动图象,如条带状、丛集、环状围空、缺震异常时段、盆地及周缘区前震等。并根据当前的地震活动图象,讨论了四川地震趋势。......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西藏研究 年份:1988
【正】 西藏是我国多震省区之一,居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边界上的喜马拉雅地震带,更属于全国巨型地震构造带之首。与青藏高原科学研究在地学界中占有极重要价值一样,西藏也是...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内陆地震 年份:1991
在内陆强震活动的起伏中,6级以上地震的大范围长时间缺震,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的研究者已将其作为将发生7级地震前的标志之一。作者系统地清理了1897—1988年8月间中国大陆及...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
本文在详细补充调查和充分整理前人资料基础上,对川滇交界中段的其中6次强震进行了等烈度图编制,并对川滇菱块东界大地震的等烈度线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按照构造孕育与发震扩展的思路,探讨了川滇交界中段的中长期地震危险性。......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西藏研究 年份:1993
前言拉萨地区(N90°—92°,E29°—31°.5)的强震活动自1976年至1987年平静十年之后,于1987年9月、10月发生5.3级地震两次。当时作者曾撰文对拉萨地区强震活动特征作了基本...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1999
本文将6 级以上强震分为连发与单发两类, 分别讨论了各自的间隔时间。有些强震发震时间间隔的部分规则性可以作为地震趋势研究的参考。In this paper, the strong earthqua...
[期刊论文] 作者:黄圣睦,, 来源:四川地震 年份:1987
横跨1973年2月6日炉霍7.6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虾拉沱形变场地,在该次地震后几天即投入定期流动观测。自1984年转为定点观测,先后共积累了10余年的资料。为了建设连续自记、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