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1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3
滑寿,字佰仁,号樱宁生,元末明初即元大德至明洪武间(1304~1386年)人。先世居许州囊城(今河南许昌),祖父官江南,自许徙江苏仪真(李梃《医学入门》谓寿生于此),后定居浙江...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61
近年来,我国在抗老研究方面,作了許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祖国医学中有关防病抗老的方法很多,保健灸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方法簡便有效,目前已引起大家重視。現就作者所...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57
中医学术的基本特点——“辨症治疗”,是具有高度整体观念把机体内外环境看作完整统一的一种疗法,它既不是单纯针对某种病因而施行治疗的所谓“原因疗法”,也不等于以某...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广西中医药 年份:1982
魏晋时代皇甫谧(公元215~282年)所撰《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一书,大大丰富了《内经》、《难经》的针灸学理论,为发展针灸医学作出了震古烁今的重大贡献。皇...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83
许叔微,字知可,宋代中叶江苏扬州仪征县人。自幼博览群书,尤邃于医。建炎初(公元1127~1130年),值真州(今仪征)战乱,疫疾大作,他遍历里门,无问贫富,为人治病送药,不受其值...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80
灸法只宜用于阴盛阳虚的寒证而忌用于阴虚阳盛的热证,这是人们奉行了一千多年的信条。自公元2~3世纪张仲景倡此说起,直至...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江西中医药 年份:1960
一、配穴处方要灵活,不可拘执不变,在古今文献中虽然谈到了某穴治某病,某病取某穴,不过示其大概,应用变通还在于人。如腰背痛症,古说:“腰背委中求”,今人莫不以此穴治...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江西中医药 年份:1991
自作者提出无(微)创痛经穴刺激疗法将在未来针灸舞台扮演主角以来,社会舆论颇多关注。认为这是针灸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重大变革,符合“三个面向”的战略时空观,...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江西中医药 年份:2011
编者按:本文的主要论点首见于2010年由魏稼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研究生教材《针灸流派概论》之"穴法派"一章,不久又在全国针灸临床学会学术年会上宣读。最近,魏稼...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中医药通报 年份:2007
吴师机,原名安业,字尚先,清末(公元1806—1886年)医家,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曾客居河北广平,因澹于功名,乃南下扬州从父学医,致力于外治法研究,卓有建树。咸丰三年(1853年),偕弟官业迁泰州......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1984
东垣针法一词,首见高武《针灸聚英》,此书"凡例"称:"东垣针法,深得《素问》之旨,人多忽之,各书亦不能载,今于《脾胃论》中表章于此。"其卷一专列东垣针法一章,并再次指...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2
上海古笈出版社最近重印了极为稀少的宋拓《宝晋斋法贴》,其中有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守无为(即今安徽省无为县)时,为当地针灸名家章迪书写的基志墨迹。用笔俊迈,如“风樯...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福建中医药 年份:1957
针灸疗法是我们祖先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的产物。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尚做得不夠,以古...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福建中医药 年份:1957
补泻种类虽多,而在临床上往往是互相配合起来应用的,在极少的情况下只单纯地运用其中的某一种。试观前面引证的文献,如迎随补泻结合捻转呼吸,捻转补涫又结合呼吸提插,提...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2
公元960年,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建立了北宋王朝,随着工农业生产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一个规模较大的编书校书活动也应运兴起。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王怀隐...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广西中医药 年份:1983
罗天益,字谦甫,今河北省人,元代医家,曾为太医。著有《卫生宝鉴》一书,其特点是以《内经》及东垣学说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针灸药物并重。其中针灸学内容,足以反映他的...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1981
西晋医家王叔和,曾经以他在脉学上的成就而煊耀百代,名重医坛,然而,他对针灸学的贡献似乎并未引人注目而湮没无闻. 王叔和,山西高平人,公元三世纪时医家。曾撰《脉诀》...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1982
在我国针灸医学发展史上,中唐时期王焘的《外台秘要》(以下简称《外台》)对于保存散佚的针灸文献,丰富和发展灸法理论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贡献。王焘,陕西郿县人,他"居馆阁...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江西中医药 年份:1958
用針灸治疗脊髓前角灰白质炎后貽麻痹症,自955年以来国內什誌发表了不少的临床經驗报告,这些报导,一致认为針灸对本病具有較高的疗效,幷为其它医疗方法所不能及。为了探...
[期刊论文] 作者:魏稼,, 来源:江西中医药 年份:1959
南京中医学院教学研究班,在于六月初旬系统学学针灸的理论课程之后,随即进行了生产实习。在实习中,针灸教研组的老师们利用晚间给我们介绍了不少的临床经验,这些宝贵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