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2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魏祥品, 来源: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年份:2002
爱滋病(AIDS)所致颅内病变具有多种性质病变共存、影像学表现多变等特点,部分患者早期诊断困难。对AIDS所致颅内病变的立体定向活检,具有微创、阳性率高、活检并发症少等优点,是......
[会议论文] 作者:魏祥品, 来源: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年份:2011
[期刊论文] 作者:汪洋,魏祥品, 来源:安徽医药 年份:2018
目的分析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的治疗过程,积累治疗该类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详细记录该例CVST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治疗过程,分析患者预后不佳的原因。结果因未...
[期刊论文] 作者:任伟,魏祥品,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份:2001
我院于1994~1999年间,在收治的81例不同类型的脑积水患者中,其中有18例为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后,因出现不同性质的并发症致首次分流失败又行再分流术,现结合临床资料对......
[期刊论文] 作者:余浩,魏祥品, 来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17
早期定向活检术缺乏影像学的精确定位,误差大、阳性率低、并发症较多。随着CT、MRI等影像学技术与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定向活检术的精确度及阳性率明显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临床......
[期刊论文] 作者:谢宝庆,魏祥品, 来源:安徽医学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汪大胜,魏祥品,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 年份:2018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效果,探讨术前临床评估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难治性癫痫患儿52例,入院后均给予术前评估,并制定具体的手术治...
[期刊论文] 作者:张秋建, 魏祥品,, 来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年份:2010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难治性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并尝试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DBS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作用、兴奋作用、复杂的重塑、代谢...
[期刊论文] 作者:朱司阳,魏祥品,, 来源: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12
脊髓肿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常常会因手术机械性损伤直接导致的脊髓损害和脊髓缺血间接导致的脊髓损害而加重原有的脊髓、神经损伤或造成新的医源性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感觉、运...
[期刊论文] 作者:魏祥品,钱若兵, 来源: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1999
探讨颅内不同部位生殖细胞手术方式选择效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1988年8月-1998年8月臆收治的颅内生殖细胞瘤33例,其中鞍区5例,松果体区28例。彩和立体一定向活检+脑脊液分 术24例,定向活检+三脑室底......
[期刊论文] 作者:魏祥品,凌士营, 来源: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魏祥品,傅先明, 来源:国外医学 年份:2004
爱滋病(AIDS)所致颅内病变具有多种性质病变共存、影像学表现多变等特点,部分患者早期诊断困难。对AIDS所致颅内病变的立体定向活检,具有微创、阳性率高、活检并发症少等优点,是......
[期刊论文] 作者:吴飞,魏祥品,汪洋, 来源: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20
颈内动脉内膜增生的病理特征是动脉内膜脂质堆积、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WCs)迁移增殖、纤维化形成和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硬化、管腔狭窄,是中风发生...
[会议论文] 作者:魏祥品;丁宛海;, 来源:安徽省第九次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年份:2006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颈段髓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颈段髓内肿瘤施行显微手术治疗。采用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方法及MRI检查,对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先明,魏祥品, 来源:科技导报 年份:2017
精神外科是功能性神经外科的重要分支,已有120余年的发展历史.随着临床精神病学、神经生化、神经影像学及微侵袭技术的发展,精神外科手术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介绍了精神外科...
[期刊论文] 作者:魏祥品,汪业汉,等, 来源: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01
目的:探讨无框架神经导航手术和立体定向开颅术的各自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自1999年2月-2000年12月间使用ASA-601V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完成的38例导航手术和使用Leksell-G型定向...
[期刊论文] 作者:范振, 魏祥品, 汪业汉,, 来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04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作用于基底神经核通路的不同靶点已成为治疗肌张力障碍(dystonia,DT)的一种重要的外科处理方法。DBS的优势在于其可逆、可调、可控...
[期刊论文] 作者:魏祥品,汪业汉,魏建军, 来源: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1997
脑内多靶点毁损治疗顽固性疼痛魏祥品,汪业汉,魏建军我科目1990年2月~1995年10月,采用脑内多靶点毁损治疗顽固性疼痛7例,取得一定疗效,现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见附表1所有患......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将,魏祥品,汪业汉,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12
病例报告患者 男,39岁.饮酒后有可疑头部外伤史,次晨家人发现左眼睑肿胀伴发热,最高达39℃.后出现头痛、呕吐,病情渐加重,5d后出现意识不清,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提示左颞硬膜下薄层新月形低密度影,疑“硬膜下血肿”转入我院.入院时体检:GCS评分13分,意识朦胧,......
[期刊论文] 作者:魏祥品,汪业汉,傅先明, 来源: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2002
1965年Melzack和Wall提出了疼痛的闸门控制理论.1967年Shealy等[1]首先报道在脊髓背柱(dorsal column,DC)植入电极,利用射频诱发进行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