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40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化石 年份:2004
大家对犀牛是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因为它外貌奇特、形体巨大,在现代陆生动物中仅次于大象。身上不长毛或只有很稀的一点毛,皮厚而多皱襞。在它鼻子的上方,额部的中线上,...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大自然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野生动物 年份:1989
我国的现生野牛仅分布于西双版纳及其边缘,均属于热带动物;而绝灭的野牛化石,却广布在四川、河南、山西、内蒙古和东北各地,其中以东北地区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它们多属于寒温...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黑龙江文物丛刊 年份:1982
【正】 一群黄皮肤的原始人,呼吼着,奔跑着,趟起滚滚烟尘,向一头逃遁的披毛犀扑去。他们有的挥着木柄石头的投枪,有的举着锋利的石斧,有的拿着残骨做的工具,把无路可走的披毛...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黑龙江文物丛刊 年份:1983
【正】 松嫩平原富含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它们是地质工作者鉴定地层年代的重要依据和博物馆中受人欢迎的展品。由于这些动物曾与旧石器时代后期的人类长期共同生活,并成为人...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小雪花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化石 年份:2016
嫩江在黑龙江省的西侧,靠近松嫩平原与大兴安岭接壤地带,是松花江的上源之一。嫩江阶地的土壤层中,下游两岸的沙丘表面,常常出露一种很有特色的细石器。这种细石器小巧玲珑,...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黑龙江文物丛刊 年份:1984
【正】 滔滔的黑龙江黝黑深邃,源远流长。它被视为“黑龙”的化身,曾在我省民间产生过许多神话故事。其实黑龙江里并没有龙,而黑龙江边一些沉积地层中,则确实埋藏着不少的恐...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新闻传播 年份:2014
老方笔下的人物通讯,仅在省报上发表的就有五六十篇。所触及的范围,有中央领导、有地方干部,更多的是平民百姓,可谓“上柱天,下接地”。同行们都知道,要写好这类通讯,并非易事。别看......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黑龙江文物丛刊 年份:1982
【正】 呼兰河源远流长,呈 C 字形穿过松嫩平原东部,冲积成一片肥田沃野,为人类提供了鱼猎和农耕的优良条件。呼兰镇北有一条近南北向的大岗,南端仲向县城西侧,成为今日呼兰...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0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大自然 年份:2020
《大自然》杂志创刊四十周年了,我为它高兴,向它表示祝贺我今年84岁了,自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博物馆自然部工作,一直干到退休.我对《大自然》杂志有一种特殊的情愫,...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04
近些年来,我国发现的猛犸象化石越来越多,不时传来博物馆或展览馆装架成功的消息。目前,仅黑龙江省就有好几家博物馆成功装架并陈列猛犸象骨架。2011年,大庆博物馆一次就装架...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11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14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大自然 年份:2015
一次疏忽,险些让科学家与重要的化石发现失之交臂。重拾线索的科学家抽丝剥茧地找到了人类的驯牛历程。黑龙江松嫩平原上的坤泥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近30年来,这里接二连三有...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大自然 年份:2014
她尘封着地质运动的古老记忆,保留着千年渔村的古朴沧桑;她养育了丰硕的鱼类珍品,又为无数飞禽缔造了天堂福祉。2013年7月下旬,我们一行人到黑龙江省鸡西市采风,恰好住在兴凯...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大自然 年份:1997
中国东北的松嫩平原是盛产披毛犀化石的地方,这里出土的完整的或较完整的披毛犀化石骨架至少已有五具,头骨更不下数十个之多。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已有20多个县(旗)市发现过披...
[期刊论文] 作者:魏正一,, 来源:大自然 年份:2008
五大连池火山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南距哈尔滨380公里。这里是我国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素有“天然火山博物馆”之称。火山,是地壳以下炽热的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