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0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1
回忆新安旅行团 6 0年前在抗日文化城桂林的活动情况 ,总结其教育实践的重大意义 ,充分肯定他们在中华民族危难时期所作的宣传鼓动工作和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所作的创新尝试 ,...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7
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西南剧展”,在四十年代曾经轰动了整个大西南,连美国的《纽约时报》都曾经介绍过,对西南剧展给以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样宏大规...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2014
1944年在桂林举行的西南剧展,其规模之大,参展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史上罕见。剧展是中共在国统区秘密领导的一次进步演剧活动,如何争取国民党当局的支持并取得合法,以及解...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传承 年份:2015
抗战期间,桂林一直是国民党统治区内抗战气氛比较浓厚、抗战文化开展比较活跃的地区。皖南事变前,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些地方,进步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而桂林进步文化却近...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1994
近十几年来桂林抗战文化研究述评魏华龄抗日战争时期,桂林被誉为“文化城”,可见其文化的繁荣和鼎盛,当时,不仅在国民党统治区,就是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建国以......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新文化史料 年份:1999
回首广西省立艺术馆(以下简称艺术馆),还得从欧阳予倩谈起。1938年夏,欧阳予倩接留日同学马君武(时任广西大学校长、广西戏剧改进会会长)的邀请信,由上海经香港到桂林,着手桂...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2009
范长江(1909—1970),原名范希天,四川省内江市人,著名记者、新闻教育家,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曾先后担任新华社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等职。以他...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正】 抗日战争时期的桂林,曾有“文化城”之称,指的是1938年到1944年秋桂林疏散这一段历史时期,桂林成为了战时中国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此外还有一个中心就是重庆。由于...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抗战文化研究 年份:2009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在从事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过去不曾相识的朋友,有的直到辞世也不曾晤面,可是书信往来不断,其中有抗战时期曾经在桂林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2
在有关桂系的文章、专著中,有国民党桂系、新桂系、旧桂系、桂系、广西派等词出现,常见的有新桂系一词。通过举证和调查分析,认为"新"、"旧"桂系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有前后之...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1
从政治和文化方面论述桂林抗战文化的几个独特之处 :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时 ,桂系没有反 ;当第二次反共高潮时 ,桂林抗战文化运动仍在斗争中坚持和发展 ;国统区的...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1982
一1938年12月16日长沙大火后,张曙带领全家辗转来到桂林。张曙是一位闲不住的人,无论走到那里,只要一停下来,不是抓紧时间进行歌曲创作,就是跑到三厅所属团队或地方上去...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8
文章介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桂林抗战文化研究近30年的主要成果,包括资料工作和学术著作,研究活动的主要特点和社会评价。...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1995
在纪念伟大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前夕,蔡定国、杨益群、李建平合著的国家和广西“七、五”期间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桂林抗战文学史》,已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50...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抗战文化研究 年份:2008
《抗战遗踪——广西抗战文化遗产图集》(以下简称《抗战遗踪》)一书,由李建平主编,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广西社科院文史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桂林抗战文化研究会、桂...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重庆陶研文史 年份:2009
1938年10月中旬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到达桂林。10月19日 广西省政府聘请陶行知、李任仁等为广西省战时民众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同时成立指导委员会。会址设在中山纪念学校。11月...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5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1904年10月25日出生于江苏无锡,2005年7月22日于北京逝世,享年101岁.上世纪30年代初,薛暮桥在桂林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对当年广西青年一代产生很大影...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1997
秦似是我国著名杂文作家,也是著名的编辑。原名王缉和,又名王扬,1917年10月15日出生于广西博白,今年恰好是他诞辰80周年。秦似早在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写作生涯,发表散文和新...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1996
我国新闻和出版两个领域的最高成就奖都以韬奋命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邹韬奋(1895-1941)在我国革命文化史和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作为一个同样深受韬奋影响,有幸活到今天的...
[期刊论文] 作者:魏华龄,,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1996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诞辰10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根据茅盾在桂林创作出版的名著摄制的20集连续剧《霜叶红似二月花》。这里,就我所知,介绍《霜叶红似二月花》(...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