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高渐珍, 来源: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份:2002
通过研究查干凹陷地层,构造发育史,沉积充填史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了早白垩世查干凹陷盆地特征和不同时期原型盆地的叠加情况,对查干凹陷的形成,发展,衰亡过程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明确......
[会议论文] 作者:高渐珍,慕小水, 来源: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东濮凹陷演化过程中发生过一系列地质事件,详细研究这些地质事件,分析其对含油气盆地的影响,可以确定盆地演化过程中与油气成藏密切的关键时期,可以判断油气生成的时间、期次及不同关键时期的运聚方向,从盆地演化的角度动态分析油气运移路径及聚集场所。对多期叠置盆......
[期刊论文] 作者:薛国刚,高渐珍,, 来源: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份:2011
通过对东濮凹陷盐岩及火山岩的研究发现,虽然火山岩分布在凹陷南部,盐岩分布在凹陷北部,但它们的发育层位一致,具有等时异相的特征。结合东濮凹陷构造及演化特征分析认为:古...
[期刊论文] 作者:薛国刚,高渐珍,, 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2014
研究了东濮凹陷异常高压油气藏的特征后指出,东濮凹陷内的异常高压可分为烃源岩层异常高压和储集层异常高压。导致烃源岩层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是晚期生烃作用;造成储集层异常...
[会议论文] 作者:高渐珍,慕小水,王萍霞, 来源:2011年沉积学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新技术、新方法交流研讨会 年份:2011
东濮凹陷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为一个拉张断陷咸化盆地,且形成了多套分布范围较广的含盐岩沉积旋回.通过对该区构造演化、沉积旋回、盐相组合等资料分析,并以东濮凹陷火山岩、...
[期刊论文] 作者:高渐珍,张强德,薛国刚,洪萍,, 来源:断块油气田 年份:2006
通过对文留气田天然气气源对比追踪,确定了该气田天然气充注点和充注方向;通过源岩主排烃期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综合判断出文留气田充注成藏的时间和期次;采用流体包裹体GOI技...
[期刊论文] 作者:范迎风,顾勤,黄俊峰,高渐珍, 来源:微体古生物学报 年份:2002
东濮凹陷早第三纪沙河街组产有丰富的藻类化石,淡水藻类与半咸水、咸水藻类相互交替的两个旋回在纵向上分布明显,即:沙四、沙二段为淡水藻类(主要为轮藻)发育期,沙三、沙一段...
[期刊论文] 作者:高渐珍,吴光兴,张放东,库国正, 来源: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年份:2002
查干凹陷毛敦次凸起的形成时期是制约查干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因素.毛敦次凸起曾被认为是一个早白垩世花岗岩侵入体,但毛1井钻探结果证实,在毛敦次凸起的侧翼发育扇三角洲沉积...
[期刊论文] 作者:胥菊珍,王世坤,黄俊峰,高渐珍, 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2004
从伸展盆地形成和演化的构造背景出发,以构造几何学的基本概念为依据,主要对东濮凹陷的伸展、走滑、变换以及底辟构造样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古近纪东濮凹陷是伸展和走滑作用双...
[期刊论文] 作者:周开义,张放东,高渐珍,管穆兰, 来源:河南石油 年份:2003
结合二连盆地及渤海湾盆地具有相似结构类型凹陷的陡坡带勘探经验,及其油气成藏控制因素,油藏分布特征和成藏规律,深入研究了白音查干凹陷北部陡坡带的3种构造样式的形成,并...
[期刊论文] 作者:高渐珍,薛国刚,慕小水,万晶,祁登峰,, 来源:断块油气田 年份:2011
东濮凹陷油气藏类型主要为复杂断块群油气藏。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多变的动力环境,频繁的构造转换,多方向、多期次断裂间的相互交切,多种变形介质等。在断块群成因机制研究基础上,将......
[期刊论文] 作者:马维民,熊利平,尚雅珍,徐俊杰,高渐珍, 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2000
伊犁盆地是在晚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侏罗系是其盆地的主体。侏罗纪时盆地水体整体浅而不稳定,除早侏罗世八道湾组沉积期有局部的稳定水体外,其余多为交织......
[期刊论文] 作者:高渐珍,薛国刚,张放东,李媚,黄俊峰, 来源:断块油气田 年份:2003
查干凹陷为一白垩纪断陷湖盆,发育白垩纪含油气系统.经多年勘探与研究,一致认为查干凹陷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至今尚未找到工业油流.认真分析了前人研究成果及勘探成果,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高渐珍,薛国刚,徐田武,慕小水,姜钧,苏琛,, 来源:断块油气田 年份:2012
东濮凹陷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时期为1个盐湖盆地,自下而上发育了4套厚层盐岩,盐湖成因历来争议颇大。笔者在研究东濮凹陷沉积背景及沉积旋回的基础上,对东濮凹陷火山岩、盐...
[期刊论文] 作者:高渐珍,徐田武,薛国刚,韩燕君,虎新军,倪军锋,何锋,张梦瑜,, 来源:断块油气田 年份:2013
通过对东濮凹陷沙一段构造演化及烃源岩研究发现,沙一段暗色泥岩在区内分布稳定,为较好—好的烃源岩,晚期深埋使前梨园、海通集、孟岗集洼陷中心附近烃源岩成熟,具备较好的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