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90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10
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以"温病之兼湿者"和"温病之不兼湿者"来分类辨治温病,共分两步九法。即第一步为三焦定位,就近逐邪,气化湿化,具体治法有宣肺化气、苦辛通降、淡渗利湿、通下逐......
[期刊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江苏中医药 年份:2011
叶天士创新学术思想包括"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未病思想;养阴护阴并行,甘寒咸寒养阴的治温思想;久病入络的病机思想;以通为用的络病治疗思想;通补奇经的杂病辨治思想;脾胃分治...
[期刊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01
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试图从中医学的各项科研中,探索出关于证候的特异性较强的、简明客观的诊断指标,运用数理统计诊断技术、泛系理论的量化原理、临床流行病学方法、模糊数...
[期刊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08
中医学认为,人的七情是通脏腑的,在中医文献中,“养神”、“摄神”、“调神”等内容占据了核心地位。本文提出了通过恬静淡泊以保神、愉悦自得以守神、顺应四时以畅神、顺志节志......
[期刊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2014
银翘散主要用来治疗上焦卫分证,临床症状可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不畅、头痛、口微渴、咳嗽、咽红、咽痛、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期刊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2014
小建中汤的组成与主治 原方组成与现代常用量桂枝(去皮)3两(9曲,甘草2两(6g),大枣12枚f6枚),芍药6两(18g),生姜(切)3两(9g),胶饴1升(30g)。上6味,以水7升,先煮5味,取3升,去滓,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1......
[期刊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中医药学刊 年份:2001
温病过程中,神志异常最常见的表现有烦躁、谵语、神昏、语乱等.中有关神志异常的条文共35条,占全书八分之一,内容涉及上焦、中焦、下焦各篇.温病中出现神志不清、...
[期刊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2014
桑菊饮出自清·吴鞠通所著之《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是中医用来治疗外感风温咳嗽的有效方剂之一。...
[期刊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大众健康 年份:2020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医历来重视春季养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
[学位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 年份:2003
该论文适应新世纪人们对于健康的全面需求,运用中医传统研究方法,在全面整理古代养生学文献以及系统梳理现代养生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逻辑...
[学位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 年份:2000
[会议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会议暨第四次“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 年份:2012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点,其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以保养生命防其未病为目的的中医养生思想,道家养生思想是中医养生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源头。中医治未病思......
[会议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第三次全国温病学论坛 年份:2016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防治包括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病和其他发热性疾病的实践中,广泛地运用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取得了新的成就,显示了中医学在治疗急性热病方面的优势。进入...
[会议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 年份:2010
自《黄帝内经》始,中医学就奠定了"顺应自然——形体健康——心理道德完善——适应社会"的全方位的康寿养生模式.中医养生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即全方位、...
[会议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第四届世界养生大会 年份:2007
在中医文献中,"养神"、"摄神"、"调神"等内容占据了核心地位,通过调节人的精神情志等活动,来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统一,却病延年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
[会议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50周年首届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暨首届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5
本文从四维医学模式来探讨中医养生新模式及原则。这一理论模式和原则的构建有助于我们将中医养生与单纯的延缓衰老区别开来,使得中医养生各个层次的研究更加规范化,从而能够更......
[会议论文] 作者:马晓北, 来源: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 年份:2016
  “辨证论治”由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于1955 年首次明确提出。辨证论治的研究,一方面是“证”的实验研究和“证候”的规范化研究,一方面是基于“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期刊论文] 作者:姚渊, 马晓北,, 来源:新中医 年份:2004
脾胃学说是李东垣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后世医家不断加以补充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脾胃学说理论。笔者对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现代研究从理论探讨、用药法度、临床运用三个方面...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