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56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饶家声, 来源: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7
生物传感器是发展生物技术必不可少的一种先进的检测与监控元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传感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本文综述了生物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研究现状,...
[学位论文] 作者:饶家声, 来源:重庆大学 年份:2009
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二维断层图像为基础所构建的人体结构三维模型在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疾病诊治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通过平面影像数据有效获取人体...
[期刊论文] 作者:廖凯,饶家声,李晓光,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年份:2011
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影响轴突再生。核磁共振成像方法作为无创伤手段,已经被普遍应用于脊髓损伤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本文主要针对弥散张量成像方法在脊髓损伤的应用作简......
[期刊论文] 作者:饶家声,彭承琳, 来源: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年份:2008
本文从振动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出发,以凹球面聚焦换能器分割形成的一种典型共焦换能器为例,通过引入点扩展函数PSF和轴向响应函数ARF,探讨了不同传播介质对振动声成像系统分辨率,特......
[期刊论文] 作者:包星星, 赵璨, 饶家声,, 来源:医疗卫生装备 年份:2019
介绍了MRI图像脑肿瘤分割的意义与困难,阐述了机器学习在非侵入性鉴别脑肿瘤中的优势,分析了模糊C聚类、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3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以及新兴的深...
[期刊论文] 作者:李静,赵璨,饶家声,杨朝阳,李晓光, 来源: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年份:2020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脑损伤中最常见的形式,尽管已经建立急性期的诊疗建议,但是目前的诊断方法和预测TBI后长期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仍存在争议。磁共振波谱(MRS)先进的成像模...
[期刊论文] 作者:饶家声,彭承琳,罗洪艳,,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年份:2009
医学图像的可视化已成为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辅助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用计算机构建高度精密的人体各部位的三维模型已成为目前医学研究和疾病诊疗方法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Visualization Toolkit(VTK)作为一款流行的科学可视化软件,具有方便、高效的编程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包书圣,赵璨,包星星,饶家声, 来源: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年份:2021
创伤性脊髓损伤(SCI)通常会导致大脑皮质发生继发性损害,造成神经元凋亡或萎缩。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技术凭借其无创性、精确性的优点,已在SCI患者大脑微观结构变化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损伤后皮质萎缩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表现间相关性的横向研......
[期刊论文] 作者:宋伟,段红梅,饶家声,赵璨,杨朝阳,,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份:2015
背景:在脊髓全断模型中有切割伤模型、切除伤模型,为了更好地选择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全断动物模型,有必要对这两种模型进行比较及探讨。目的:分析不同脊髓损伤模型的行为学及...
[期刊论文] 作者:涂晓萌,段红梅,饶家声,杨朝阳,李晓光,, 来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年份:2013
目的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壳聚糖载体对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向神经细胞转化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定性观察,并定量计数rMSCs诱导转...
[期刊论文] 作者:包星星,赵璨,包书圣,饶家声,杨朝阳,李晓光, 来源: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年份:2020
脊髓损伤慢性期胶质瘢痕及其所包绕的囊腔所构成的脊髓坏死区域在磁共振成像(MRI)中形态各异,边界模糊。针对单纯根据图像无法准确识别脊髓坏死区域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病...
[期刊论文] 作者:裴晓姣, 杨朝阳, 郝鹏, 饶家声, 赵璨, 李晓光,, 来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年份:2015
目的研究大鼠重度脊髓损伤后损伤中心不同白质束的病理变化。方法 21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3)、假手术组(n=3)和脊髓损伤组(n=15)。损伤组使用NYU脊髓损伤...
[期刊论文] 作者:魏瑞晗, 饶家声, 赵璨, 赵文, 杨朝阳, 李晓光,, 来源: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年份:2019
目的:研究脊髓半切损伤后恒河猴下肢各节段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成年雌性恒河猴3只,行胸髓T7-9节段半切手术;于术前、术后6及12周分别记录猴的下肢节段仰角变化;计算并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赵文,饶家声,赵璨,魏瑞晗,杨朝阳,李晓光,, 来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年份:2015
目的基于Matlab建立一套可用于脊髓损伤非人灵长类恒河猴的三维步态数据处理的软件包,实现原始数据读入、步态周期自动划分、多种步态参数计算和绘图等功能。方法使用Vicon系...
[期刊论文] 作者:饶家声,赵璨,赵文,魏瑞晗,杨朝阳,李晓光,, 来源: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年份:2021
随着脊髓损伤治疗研究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成果开始向临床转化.非人灵长类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基因序列和相近的神经解剖结构,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研究的临床转化前阶段.运动行为学评价是脊髓损伤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几乎在所有的脊髓损伤相关......
[期刊论文] 作者:田肇隆,王小华,许亚超,李晓光,饶家声,赵璨,, 来源: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年份:2013
目的为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扫描的恒河猴及其他大型实验动物提供一种简捷、迅速、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用恒河猴7只,均为雌性,体重4~7 kg,采用基础+持续静...
[期刊论文] 作者:刘若汐,饶家声,魏瑞晗,赵璨,杨朝阳,李晓光, 来源: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年份:2020
恒河猴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去噪处理对于恒河猴运动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效果直接影响对恒河猴运动功能评价的准确度。针对该类sEMG去噪效果综合评价法缺失的问题,提出一种...
[期刊论文] 作者:李静,赵璨,饶家声,赵文,高钰丹,杨朝阳,李晓光, 来源:家庭医药 年份:2019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分析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脑组织的微观结构,探讨TBI后脑白质和灰质的变化情况.方法:10只W...
[期刊论文] 作者:赵璨,魏瑞晗,赵文,季润,饶家声,杨朝阳,李晓光, 来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年份:2020
目的观察评估脊髓损伤后恒河猴的下肢残留跨步能力。方法成年雌性恒河猴4只,胸椎T7-9右半侧切除脊髓组织1 cm。分别在脊髓损伤前、脊髓损伤后6周和12周,采用VICON系统进行双...
[期刊论文] 作者:罗洪艳,杨清云,张绍祥,饶家声,谭立文,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年份:2011
目的借助人脑三维模型实现二维断面图像上大脑沟、回的分割。方法首先在三维脑模型上以勾勒轮廓的方式界定不同脑沟、脑回区域,然后映射到断面相应区域上,进行区域内颜色填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