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64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9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的思想归属问题,学术界有子思说、子游说、公孙尼子说等不同观点,其中以子思说影响最大。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根据,但都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本文认为,《性...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丘处机是全真教的一代宗师,但在他的思想中具有明显的儒家倾向。在宇宙观上,他很少谈及道家的道生,而更多是坚持儒家的天生。在天人关系上,他思想中的天不是道家的自然无为之...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4
孔教运动可上溯到维新时期。维新时期康有为、谭嗣同等所倡导的孔教运动是其整个社会改造工程即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基础性工程。它力图借助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完成儒学的宗教化...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颜元是中国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系统对前代学术传统而言,既非冯友兰所说的"照着讲",也非"接着讲",而是推倒两千年来的学术成见,直追周孔正学。他以"...
[会议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 年份:2004
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化领域的巨匠,世界级的文化伟人,他的作品和学说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托尔斯泰强烈批判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蹂躏,关心中华民族的前途与未来发展,对中国先...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7
评徐复观的学术态度与学术方法颜炳罡本文系统探讨了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徐复观的学术态度及方法,认为徐复观的学术态度及方法代表了当代新儒家立足于儒家人文主义立场对这一......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2
自孔子始,仁礼关系就是儒家学说的基本关系,如何处理这种关系涉及到儒学发展的不同方式。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本源,以礼为表征,仁礼合一的思想系统。这一思想系统存有向依仁以成礼和......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乡村儒学是民间儒学的特殊形态。在先秦时代孔子、孟子、荀子那里,儒学没有官方与民间、精英与大众、城市与乡村之分别,却包涵着向多向度分别发展的可能性。作为理论形态的乡...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孔子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理论原型的奠基人。孔子研究是建国以来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孔子评价的......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仁与礼是孔子学说的两个基本范畴,仁礼关系是孔子学说的基本关系。在传统和乐文化中发现仁,复引仁入礼,以礼释仁,赋予礼乐文化以真实意义与内在价值是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5
近百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由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发生了由“中国的哲学”史到“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转化,冯友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哲学...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1
作为"义"在甲骨文、《尚书》中已不鲜见。孔子以后"义"沿两个方向发展:墨子以超越而外在的"天志"作为"义"的根据与保证的"贵义"论,使义向客观化、外在化拓展;孟子内在心性作...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92
一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在中西文化的交流撞击中,中国传统文化暴露了它的严重不足。先进的中国人由是而踏上了学习西方,批判自我的艰难历程...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孔学堂 年份:2015
孔子以文自任,始对中国文化统绪进行系统建构与自觉反省。他上承六经,乃经学之鼻祖;下开九流,乃诸子之源。由孔子始,以传播知识为谋生手段的独立的士(文士)阶层开始走上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0
本次笔谈除刘笑敢先生外,主要采自各位作者在2009年5月3日《文史哲》编辑部主办的"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之二: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范式转换"上的发言,所涉及问题均为目前中...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城市国学讲坛 年份:2018
非常荣幸走进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论语》的体会。国学院的国学氛围很好,一走来就给人很放松的感觉。我认为,国学学习本来就不是让人受罪而是让人身心...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10
道在孔子境界的形上学中具有多重意蕴:它既是主观原则,又是超越原则;既是价值之源,又是信仰对象。它与孔子的天、人、性、命、德、仁等等哲学观念存在着既相互涵摄,又互不隶...
[期刊论文] 作者:颜炳罡,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04
梁漱溟作为当代新儒家的开山人物 ,他扭转了康有为式的儒学宗教化的改造路向 ,通过对孔子仁的创造性诠释 ,使孔子生命与智慧重新活转于现代。他以敏锐的直觉释仁 ,力图超越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