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30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顾寄真,李彦三,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56
[期刊论文] 作者:顾寄真,池惠民,胡克勤,, 来源:临床医学杂志 年份:1985
胡某,男,26岁,铸工。畏寒,发热,恶心呕吐伴尿黄6天于1984年2月22日入院。近10日来吸烟后恶心,6天前突感畏寒,发热、多汗、恶心,餐后呕吐。小便呈浓茶色。按感冒治疗,短暂退...
[期刊论文] 作者:顾寄真,李邦琦(摘),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56
[期刊论文] 作者:顾寄真,肖金文,徐永富, 来源:实用内科杂志 年份:1991
本院内科收治3例儿科收治1例急性鱼胆中毒,共计4例。其中2例因未述吞服鱼胆史,在较长时间内误诊。结合文献报道的11例,重点探讨误诊的原因。典型病例报告女患,11岁,因呕吐、...
[期刊论文] 作者:苏佩芬,牛安欧,顾寄真,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88
猪囊尾蚴多侵犯人体皮下组织、肌肉及脑部,侵犯肺部者罕见,现报道阿苯达唑治疗的两例。 例1为女性,23岁,汽车司机。因间歇性头痛3年余,近2月加重,伴视力障碍,于1984年6月23...
[期刊论文] 作者:褚连仲,顾寄真,陈善金,, 来源:武汉医学杂志 年份:1990
血吸虫病是危害长江中、下游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有关急、慢性血吸虫病肝、肠等病理组织学的研究资料很多,而关于肝脏超微结构的病变尚未见报告。现将我们对25例...
[会议论文] 作者:顾寄真,宋佩辉,高美英, 来源: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专题学术会议 年份:1986
[会议论文] 作者:顾寄真,李祖进,宋光放, 来源:第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 年份:1987
[期刊论文] 作者:李祖进,刘绍春,顾寄真,, 来源: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年份:1986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性病毒,并不侵犯其他器官组织。七十年代以来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HBV抗原和HBV DNA确实存在于乙...
[期刊论文] 作者:褚连仲,武忠弼,顾寄真,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份:1988
本文对高疗效抗吸虫和绦虫类药物——吡喹酮治疗剂量即总剂量每公斤体重60mg,分两天服完,每日三次,治疗7例慢性血吸虫病人,于服药前、后各1天在相同肝叶取活体组织,用光学和...
[期刊论文] 作者:顾寄真,李彦三,张瑞祥,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55
猪霍乱菌感染散见於世界各地,国外对本病之报告甚多,不予赘述。近20年来国内亦有不少报告。...
[期刊论文] 作者:顾寄真,许佩珉,翁庆章,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56
近年来国内所发表关于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分析的文献很多,但因患者自感染至就诊时间不同,故临床观察统计多不一致。1954年本院(前汉口协和医院)接受大批防汛期间高热患者入院治疗,经临床检查证明多数系短期反复感染后之发热期血吸虫病患者。患者均系20-4O岁男性。一部......
[期刊论文] 作者:褚连仲,武忠弼,顾寄真,陈善金,张东坤, 来源:武汉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3
吡喹酮是一种新的高疗效抗吸虫类和绦虫类药物。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等单位制成的本品,经鼠、兔、犬和猕猴等动物毒性和杀虫试验,证明其毒性副反应轻,疗效较好。继之经逐步...
[期刊论文] 作者:李祖进,顾寄真,刘绍春,宋光放,杨业翔,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1989
本文对88例肝内乙肝抗原阳性的晚期血吸虫病手术患者进行肝脏病理和临床分析,发现晚期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患者有四种肝脏病理类型:单纯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13.6%);肝纤维化合...
[期刊论文] 作者:褚连仲,武忠弼,顾寄真,张东坤,陈善金, 来源:武汉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2
硝硫氰胺经多次动物实验和几年来临床广泛应用,已经证明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抗血吸虫新药。它的剂型主要有微粉型,油滴丸型和PEG型。无论哪一种剂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有少数...
[期刊论文] 作者:李祖进,宋光放,刘绍春,顾寄真,杨业翔,肖国旗,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89
对155例晚期血吸虫病病例肝脏活检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并检测肝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HBcAg)。结果,88例(56.8%)乙肝抗原(HBAg)阳性;30例(19.4%)肝细胞核内存在嗜...
[期刊论文] 作者:李祖进,顾寄真,宋光放,刘绍春,杨业翔,殷修云,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88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