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9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0
在宏观上,中国古典诗歌的平淡美,作为审美理想而确立于成熟的理论自觉之中,应该说,是自宋代开始的。这意味着,虽然宋人诗观远非平淡之说所能尽,但平淡诗观却不能不处于宋人诗...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1
本文旨在以二元论的阐释方法来辨析唐宋词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期望因此而使那些长期以来被遮蔽的现象得到应有的关注:词体的自尊所引发的乐府正名,使乐府传统的增殖性历史新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本文从宋世风流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宋词兴盛的内外动因、宋词从传声的艺术转化为吟咏的文学的过程,以及宋词婉约本色的建构模式。作者认为,宋世风流既指那种与都市商业繁荣相...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1
本文对中国诗学的平淡美理想进行了阐释和剖析。作者认为:平淡美作为诗学理想的自觉过程,经历了南朝诗学、皎然诗论以及宋初诗文革新理论三个阶段;平淡诗美主要有源自儒家"平...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6
我常以为,朱熹是一位以理学家的姿态出入文学思想界的人物,而杨万里则是一位以文学家的姿态出入理学思维课题的人物.所谓出入于理学,是指其文学思想的建构深深切入理学...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本文以唐宋间复兴儒家道德文化并进而形成伦理哲学的大文化背景为参照,历史地考察了唐宋诗文改革运动中的文学主体意识的演变轨迹,并进而探询发生这种演变的社会原因和精神原...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3
本文认为 ,中国道德文化传统实际上同时是一种道德异化传统。在中国道德文化一些关键性思想意识的生成机制中 ,就原生性地含有异化的成分 :“殷鉴”意识所表征的道德专利和垄...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16
本文旨在提出中国诗学之当代阐释学重构的一种模型。重新回到王国维以《人间词话》为标志的诗学构型模式,从“有境界”者“自有名句”的首要命题切入,确认中国诗学作为汉语文...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16
中华思想通史以及中华文艺思想通史的核心精神都在一个“通”字。“通”之要义,一是要在研究对象跨学科整合的基础上,进而实现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深度契合,缘此而生成“集成性......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求索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4
清真词的章法结构,是古今词家一致称道的。清真词那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层次、那浑成的气象和流动的韵致,都与其独到的章法结构密切相关。唯因如此,历来的词话家都推重清真词...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1
宋诗学阐释的特殊思想魅力,体现在关乎唐诗艺术精神之提炼的精粹阐释之中:宋人"集大成"说,包含着文明史自然集成与唐人自觉集成的双重内蕴,在树立孔子为原型来阐释杜诗、韩文...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5
宋词:对峙中的整合与递嬗中的偏取韩经太关于两宋词风的总体建构方式和基本演变势态的考察,在我看来,最好是从多维比较的角度去进行透视。就北宋词坛而言,最值得注意者,莫过于柳、......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9
本文梳理了中国古典诗学中“诗史”这一重要概念的演变脉络,着重发掘了传统文人在阐释“诗史”的过程中所遗留的思想经验和历史隐秘,认为“诗史”之所以能够出于杜诗学而广播于......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斯文 年份:2020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诗三百”是一个最富于经典意义的词语。从作为“五经”之首的《诗经》三百零五篇,到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及世间层出不穷的“三百首”选本系列,千百...
[报纸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 年份:
一百年前,李大钊将明代文人“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对联改动一字,成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向原来的铮铮风骨之中,注入了含蕴灵妙的韵味,从此传诵人口,鼓舞新文化运动以来......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5
本文通过对魏晋六朝、唐、宋以来诗学批评及诗歌创作实践所共有的艺术课题的系统考察 ,揭示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本来存在着“体物”写真之艺术传统这一长期被忽略或轻视的事实...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2003
本文旨在考察作为文化和诗学范畴的“清”的原生意义。从新出土文献与经典文本的相互印证入手 ,通过辨析古人“水原”型思维、素白美心理、公理信仰及“风”诗传统的早期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5
“清空”词学观与宋人诗文化心理韩经太以往,治宋词之学者,多不涉宋诗,反之亦然,这种隔膜实在太不正常。尤其是南宋诗词的研究,更应该打通而成一体。其中,由张炎标举“清空”词美而......
[期刊论文] 作者:韩经太,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1
本文以清理前人“风骨”阐释的内在理路为基础 ,进而探询其历史建构的合理框架 ,通过对其渊源及走向的分析 ,最终确认 :被定位在“风清骨峻”之美的“风骨”美 ,一方面应该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