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61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韩应生,, 来源:西铁科技 年份:2011
西安铁路局调度所面对局管内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以提升调度信息化水平为突破口,实施科技研发,构建局站车流一体化调度指挥体系,提高了运输效率,促进了运输生产。...
[期刊论文] 作者:韩应生,孙海顺,穆清,于永军,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年份:2020
特征模式分析法是进行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传统的特征值法在构建复杂系统的状态空间时存在困难.该文基于电力系统各主要元件的连续时间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论文] 作者:于永军,张艺,黄碧月,韩应生,孙海顺, 来源:高电压技术 年份:2021
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振荡问题是电网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揭示振荡发生的机理并明确影响振荡的关键因素是首要研究任务。为此,建立了含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的光伏并网系统的小信号状态空间模型,通过特征值分析研究了光伏并网系统的主导振......
[期刊论文] 作者:韩应生,孙海顺,黄碧月,穆清,秦世耀,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年份:2021
大规模电力电子装置的接入可能引发严重的次/超同步振荡(sub/super-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该类振荡属于电气振荡范畴,具有振荡机理复杂、传播范围广的特点.现有的特征值分析方法需要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以确定独立状态变量,然后进行代数变量消元以获......
[期刊论文] 作者:韩应生, 孙海顺, 秦世耀, 朱廷猛, 王东泽, 来源:电工技术学报 年份:2020
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日益扩大,电网对并网风电机组的性能要求逐渐从被动跟随电网转变为主动支撑电网,由此使得基于虚拟同步控制的电压源型风电机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对于此类新型风电机组的宽频动态特性的研究尚有不足,鉴于此,该文通过建立电压源型双......
[期刊论文] 作者:黄碧月, 陈雅皓, 孙海顺, 毛俞杰, 韩应生, 王东泽,,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21
近年来频发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事故极大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考虑到无功补偿设备在风电场中的广泛应用,基于变流器控制的风电场可能会与其发生耦合作用导致系统失稳,故...
[期刊论文] 作者:毛俞杰,孙海顺,韩应生,吴思成,王东泽,朱廷猛, 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年份:2022
针对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系统中出现的多机系统次同步振荡(SSO),分析了利用STATCOM附加电流的抑制策略,采用了模态解耦控制方法,详细介绍了控制器参数整定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网络中各元件的端口等效导纳矩阵.采用分散消元的复转矩系数法,可以简化全系统复频域......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东泽,孙海顺,黄碧月,韩应生,毛俞杰,朱廷猛, 来源:高电压技术 年份:2022
随着风电装机的增加,风电机组在弱电网下的稳定运行面临严峻考验。电压源型风机采用自同步方式运行,因而不受锁相环的影响,并且能够提供频率和电压支撑,更适于在弱电网下运行。为研究基于虚拟同步控制的电压源型直驱风机的并网稳定性,建立了电压源型直驱风机的数学模......
[期刊论文] 作者:陈鸿琳,熊馨瑶,余浩,李雨桐,韩应生,孙海顺,段瑶, 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年份:2022
海上风电交流并网系统具有不同于陆上风电并网系统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其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通常配置在陆上集控站而不是风电场出口,主要工作于补偿交流电缆充电无功的感性区,需要研究SVG对系统振荡特性的影响。针对某直驱型海上风电交流并网系统,基于系统特征模式分......
[期刊论文] 作者:罗澍忻,韩应生,余浩,孙海顺,刘瑞宽,陈鸿琳,左郑敏, 来源:南方电网技术 年份:2020
当前采用跟网型控制方式的新能源发电与弱电网间存在控制相互作用导致的次同步振荡风险。目前对于能够支撑新能源系统稳定运行的构网型与跟网型机组间比例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首先以单风场并网系统为例,分析了跟网型和构网型机组的并网动态特性;然后从保持并网风......
[期刊论文] 作者:朱廷猛,孙海顺,秦世耀,韩应生,黄碧月,毛俞杰,王东泽, 来源:电网技术 年份:2021
目前,大规模风电需经过多级升压变并网,并通过长距离输电线路实现电力外送,而由长电气距离造成的电网强度降低会对风电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威胁.现有对弱电网下双馈风机并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