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2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陶士振,, 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份:2006
包裹体本身的一些参数(如均一温度、盐度和荧光强度等)并非总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单调增加或单调降低的,故判别包裹体形成期次不应仅局限于其本身属性,而应该着眼于鉴别其母体--宿......
[学位论文] 作者:陶士振,,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16
车身轻量化已成为现代汽车工业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随着各种新型材料在车身结构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材料连接技术遇到了瓶颈,粘接技术具有工艺简便、经济高效、减轻车身...
[期刊论文] 作者:陶士振, 来源:地质科学 年份:2004
从岩相学、成岩作用和流体地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沉积岩包裹体发育分布的时空规律和流体组成的特殊性。分析了包裹体油气地质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一是包裹体的生源属性......
[期刊论文] 作者:陶士振,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8
塔西南坳阿尔塔什地区上白垩统至始新统中段与始新统上段至上第三系中新统两段地层沉积-成岩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镜下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测试和电子探针分析等综合研究,......
[学位论文] 作者:陶士振,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年份:1999
烃类是太阳系暨地球内部的主要含碳成分.在环太平洋构造带及中国东部地区(松辽、渤海湾、苏北、三水等盆地)多处发现有无机成因的烃类和非烃类(主要是CO)气藏.天然气的无机成...
[会议论文] 作者:陶士振, 来源: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 年份:2005
本文从包裹体形成的矿物学机理的角度,分析了确定沉积岩包裹体序次及其油气充注期次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成岩自生矿物是确定沉积岩包裹体序次......
[会议论文] 作者:陶士振,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本文从包裹体形成的矿物学机理的角度,分析了确定沉积岩包裹体序次及其油气充注期次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成岩自生矿物是确定沉积岩包裹体序次及其油气充注期次的唯一根本依据.......
[期刊论文] 作者:邹才能,陶士振,, 来源: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年份:2007
在国内外油气区和大气田研究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大气区和大气田的特征、属性和分布的分析,提出了确认大油气区的三项标志:空间标志、成藏标志和资源标志.对中国气聚集域及...
[期刊论文] 作者:陶士振,邹才能, 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份:2005
基于近年的大量勘探成果,系统研究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的天然气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富集高产因素、气藏分布特征和聚集区带.烃源岩内(平湖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是储集体、...
[期刊论文] 作者:陶士振,戴金星,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8
从大地构造的角度论述了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构造成因类型,即伸展构造带非生物成因、挤缩构造带非生物成因气、走滑构造带非生物成因气、旋转构造非生物成因气以及陨击构造带生......
[期刊论文] 作者:夏新宇,陶士振, 来源:海相油气地质 年份:2000
截止1998年底,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有40.7%存在于碳酸盐岩地层,共有7个碳酸盐岩大气田;而与碳酸盐储层以及海相烃源岩有关的原油探明储量不到7%。中国碳酸盐岩生烃问题长期以来是碳酸盐岩油气......
[期刊论文] 作者:陶士振,戴金星, 来源:中国区域地质 年份:1999
从无机成因天然气成藏主控条件-气源断裂体系构造变形场的类型出发,综合分析了无机成因二氧化碳气藏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和成藏控制条件等。结合实例对气源断裂体系结构作了剖析......
[期刊论文] 作者:邹才能,陶士振,, 来源: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份:2007
基于对全球油气分布规律的分析,提出了大油气区的概念:大油气区处于统一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中,由一系列在成因、类型和分布方面相联系或相关的油气区、油气聚集带构成,其范围可以比......
[期刊论文] 作者:邹才能,陶士振,,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7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相带类型多样、形成时间和埋深跨度大、成岩演化复杂、非均质性和孔洞缝发育的影响因素多,...
[期刊论文] 作者:吕梅,陶士振,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1998
当今时代正处于世纪的交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使得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人才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系,在普通初、中等......
[期刊论文] 作者:陶士振,秦胜飞, 来源:石油学报 年份:2001
在薄片观察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克拉2气田所处的克依构造带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均一温度、激光拉曼光谱、色谱及色谱-质谱的测试分析.取得了古地温数据、单个有机包裹...
[期刊论文] 作者:陶士振,刘瑾璇, 来源:石油学报 年份:1998
运用镜下岩石组构鉴定、电子探针分析、阴极发光技术等手段,在对塔西南叶城凹陷坳陷上白垩统至中新统碎屑岩和碳酸岩盐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测试了各成岩阶段不同期次自生......
[期刊论文] 作者:陶士振, 刘德良,, 来源:天然气工业 年份:2000
本文运用构造动力学、地热学和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地热场特征、温泉形成的控制因素及气体组成特征。中国东部地热场具有地域性或分带性的特点 ,其中郯庐断裂...
[期刊论文] 作者:陶士振,秦胜飞, 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2002
在薄片观察和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最大的气藏克拉2气藏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测试分析,得出了与有机包裹体伴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的捕获温度,盐度等参数以及有机包......
[期刊论文] 作者:刘德良,陶士振, 来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年份:2000
岩石力学性能为工程地质界所重视,但却甚少关注糜棱岩的工程地质意义。虎了郯断裂带南段的糜夺类的抗压、抗剪强度的系列参数,从而发现超糜棱岩的抗压强度可高达240.8MPa,其内聚力可高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