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24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颂声,邓国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4
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中国诗坛社是南中国最大的诗歌团体,它不但对华南的诗歌运动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全国也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过去,由于忽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人们对它...
[期刊论文] 作者:陈颂声, 邓国伟,, 来源:广东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这份《中国诗坛》总目录是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搜集才得以完备的。一份到解放前夕才停刊,与现时相隔并不太远的刊物,本来不至于如此之难找,但由于它出版于战争环境,后又经...
[期刊论文] 作者:陈颂声, 邓国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鲁迅自1927年南下广州之后,对广东新文学运动反复进行“五四”思想启蒙工作,是广东新文学运动的播火者和拓荒者。30年代以后,广东文学的繁荣与鲁迅精神的影响是有密切关系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颂声;邓国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在一百多年前曾经说过:“如今,作一个诗人——这意味着用诗的形象去思索,而不是象小鸟一般以美妙的声音去鸣啭的。要想作一个诗人,不需要那炫耀自己的琐屑的意愿,不需要那无所事事的幻想的梦,陈腐的情感和华丽的忧郁,需要的是与当......
[期刊论文] 作者:陈颂声;邓国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华南的新诗歌运动,在抗日战争初期特别活跃,发展异常迅猛,诗歌刊物不断涌现。其中,《诗场》是一份应予重视和肯定的刊物,因为它在这个运动中起了很好的作用,同著名的《中国诗坛》有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1936年秋,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简称“艺协”)的诗歌组同人......
[期刊论文] 作者:陈颂声;邓国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为纪念著名的《中国诗坛》创刊46周年,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研究室于9月1、2日召开“《中国诗坛》学术座谈会”。到会的代表,主要有在广州的原《中国诗坛》的中坚人物或积极分子陈残云、陈芦荻、鸥外鸥、李育中、叶舂、野曼、郑树荣、马冰山、李又华、楼栖、......
[期刊论文] 作者:吕剑, 陈颂声, 邓国伟,, 来源:新文学史料 年份:1996
我与在广州出版的《中国诗坛》很早就发生关系了。一九三七年冬,我从故乡山东撤退到武汉,那时我还不满二十岁,喜欢文艺,自己寻找诗集和诗刊来看。最早看到的诗歌期刊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