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770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 年份:2005
《红楼梦》具有丰富的现代性 ,红学史描述应该关注各种研究现象的文化依据 ,揭示各种问题的学术传统、学理依据与各种流变形态 ;并对《红楼梦》的意义阐释、作者问题、版本问...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 年份:1996
《红楼梦》的悲剧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考察:贾府的悲剧、大观园的悲剧和贾宝玉的悲剧。这三层悲剧的性质不尽相同,它们一起所形成的悲剧意蕴,表明了悲剧的普遍性质...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07
本文从宫廷文化的角度讨论自上古至先秦这一时期的“乐”的诸形态与戏曲的关系。“乐”有两大义项:乐舞与娱乐。这两者共同构成一个“乐”的文化生态,戏曲的舞台形态就在这个文......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5
曹雪芹以一腔血泪撰写《红楼梦》,却是欲言又止,为长者、亲者讳,暗守着“春秋笔法”;作者虽自称用的是“按迹循踪”的写实手法,却又不得不将真事隐去,让假语留存.由此种...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2001
《红楼梦》、脂批与中国文章学具有内在联系 ,系统考察这种关系 ,其目的是一方面避免以西方叙事学肢解《红楼梦》 ,另一方面则避免把《红楼梦》神秘化。由此把握《红楼梦》、...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来,《红楼梦》走过了260年的历史。这260年间的学术思潮和意识形态为这段历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红学与时代学术思想流变的关联又植根于《红楼梦》...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长江学术 年份:2015
科举文化与文学评点的关系在学界已经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程墨评点对文学评点的影响则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本文以明清戏曲评点为检视的焦点,考察明清程墨评点在价值取向...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2005
清代红学的价值关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元代以来大为流行的"警劝"文学传统,一是儒家正统的人格主义.前一种价值阐释主要表现为对的家族与情痴这两大主题的关注,后...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主观臆测的索隐与实证性的本事考证之间具有同一性:释义上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新红学"精神是科学精神与反科学精神的合一.俞平伯晚年的红学反思是真诚的,但并不深刻.他的反思...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2004
"红学"的"学"究竟是一种专门的学问,还是指一切对于《红楼梦》的言说?历来的学人因各自不同的学术旨趣而提出见仁见智的看法。周汝昌的红学界定有其特定的文化语境,代表他个...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石头记探佚》在证伪高续后四十回的基础上勾勒出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后的可能面貌,使读者对八十回后原著的意义的理解的视界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周汝昌借助类比推理提出了“大对......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 年份:1995
本文从经典与经学、影射与诗骚学术传统、猜谜与六书、象征与还原、视野的拓展与融合几个方面,阐述索隐派红学与诗骚学术传统的是非得失。...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8
放浪形骸的高人逸士情怀与逢迎媚俗的实用主义兴味的奇妙结合,是李渔性格的独特之处。在这两种反差强烈的性质的张力场中,李渔找到了他的生存空间,也获得了他的喜剧创作的空间。......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汉代黄门既具有相对固定的职能("侍从左右,关通中外"),又具有"给事"于其他部门的随机性;既负责作为銮仪乐的黄门鼓吹,又可以给事于太常或乐府。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不仅中黄...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89
一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分析,历来多以西方叙事文学理论作为标准去解剖和评判,以福斯特、黑格尔的性格理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主义的典型理论去剖...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2002
本文着眼于历史、文化的生生不息 ,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红楼梦》(或《石头记》)的诸多版本是如何成为文化事件的 ,是如何在阅读中展开 ,并以何种方式成为传统的一部分的。在...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 年份:1999
本文使用汉语修辞范畴“互文”概念来探讨《儒林外史》的内指涉现象。使用“戏拟”来描述《儒林外史》与中国传统文本的文际关系。指出《儒林外史》通过互文性和戏拟化处理,构......
[报纸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 年份:2004
日本江户时代儒学盛极一时,儒学教育遍及京都、江户和各地藩校,却并未因此而形成八股取士制度。伊藤仁斋为东涯提供了一个研习儒学之家学,但最终促使伊藤东涯进行八股文写作实践......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3
"追踪蹑迹"的纪实风格、脂评的"史笔"提示等与20世纪的写实主义、现实主义等有着某种契合之处.但是从知识谱系的角度看,脂评的史笔提示直接继承传统的"本事注经模式"...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郑献甫一生不仅写过大量的时文,而且写有八股文话《制艺杂话》,还有时文评点本《补学轩批选时文读本》行世。在明清时期的八股文理论与批评史上,其八股文话与评点具有鲜明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