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4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士昆,,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针对“无机化学”课程的特点,阐述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课程闯的联系与交叉、课堂教学与专业背荣的结合、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对“无机化学”教学内......
[期刊论文] 作者:陈士昆,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从热力学原理出发,建立质子酸强度与结构的关系,判断酸性强弱.说明了元素△rGθ/F-n图中的△rGθ/F-n数值三个物理意义,使得元素化学内容与热力学原理关系更加密切.介绍了热...
[期刊论文] 作者:陈士昆, 来源:淮南师专学报 年份:1999
传统的教学是备教不备学 ,科学的教学应是“教”与“学”有机结合。教育目的培养学生能力 ,发展智力 ,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期刊论文] 作者:李莉,陈士昆,, 来源:化学研究与应用 年份:2011
用合成的硒代硫酸钠作为硒源,Cd(NO3)2.4H2O作为Cd源,通过控制配位剂与反应物的比例及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球状的CdSe微米晶。产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
[期刊论文] 作者:陈士昆,徐博,, 来源:涂料工业 年份:2008
采用硅烷偶联剂(HG-560)对纳米氮化硅进行表面处理,选择超声波和高速剪切分散制备复合材料。运用。TEM、FT-IR对复合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氮化硅处理后,在有机溶剂中分散性良......
[期刊论文] 作者:陈士昆,马健,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建立了用槲皮素修饰碳糊电极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血清中的铅的方法.在浓度为0.10mol·/L的甲酸钠-盐酸缓冲溶液(pH=4.3)中,于-0.10 V(vs.SCE)搅拌富集,再在-0.70 V静止还...
[期刊论文] 作者:陈士昆,储昭荣,, 来源:涂料工业 年份:2006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Ⅳ一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酸丁酯为活性单体,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为预聚物,纳米氮化硅粉体为无机填料制备出性能较好的紫外光固化纳米复合树脂。该纳米复合树脂......
[期刊论文] 作者:陈士昆,刘道富, 来源: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在氯仿溶剂中,利用环糊精聚合物(β-CDP)经超分子催化合成四种茂锆衍生物.先合成配合物,然后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紫外可见光谱设计出合成...
[期刊论文] 作者:陈士昆,周铭,潘路,, 来源:涂料工业 年份:2012
以固化剂乙二胺与(环氧树脂)进行固化反应,经过钛酸酯偶联剂TC-WT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处理,选择超声波分散和高速剪切分散,添加纳米碳酸钙制备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
[期刊论文] 作者:潘路,张祖德,陈士昆,, 来源:高教论坛 年份:2008
《高等无机化学》作为非师范专业的选修课,由于内容庞杂和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困难重重。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际,探索出了提高《高等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教......
[期刊论文] 作者:陈士昆, 李莉, 刘道富,, 来源:化学研究与应用 年份:2019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希夫碱配体—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三苯胺甲醛(L)及Cu L2配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研究了配体与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结果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陈士昆,刘道富,潘路, 来源:广州化工 年份:2018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正成为主流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文章简述了辅助课件对有机化学教学的影响,分析了有效使用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的三个因素...
[期刊论文] 作者:陈士昆,吴杰颖,徐国财,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分别以固化剂乙二胺,三乙醇胺与EPWSR-6101进行固化反应,经过偶联剂钛酸丁酯处理.用超声波分散,加微米碳酸钙制备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进行轰征.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魏亦军,陈士昆,褚道葆,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采用1mol.L-1硫酸作为介质,扫描速度为100mV.S-1,扫描电位为-0.2~0.8V,用循环伏安法在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膜电极上实现了苯胺(Aniline)的电化学聚合,借助透射电镜、X射线...
[期刊论文] 作者:陈士昆,赵祥华,吴杰颖,田玉鹏,, 来源:应用化学 年份:2012
按文献方法合成了9-丁基-3-(4,4,4-三氟-1,3-丁二酮基)咔唑(L),以L和三苯基膦为配体与硝酸铜、铜粉反应制备了具有荧光活性的铜(Ⅰ)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
[期刊论文] 作者:魏亦军,陈士昆,褚道葆,姚文俐, 来源: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年份:2003
采用1 mol/L硫酸作为介质, 扫描速度为100 mV/s, 扫描电位为-0.2~0.8 V, 用循环伏安法在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膜电极上实现了苯胺的电化学聚合, 借助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