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5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9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1999
岳麓书社把萨孟武先生的《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水浒与中国社会》及《西游记与中国政治》三本书汇为一册重新刊印,实在是做了一件好事,因为这三本书,有的写作于抗战前,...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书屋 年份:2003
先前以为这个大奖赛、那个大奖赛,都是时兴的花样。读《儒林外史》才知道这是古已有之的。发明权是否属于那个天长杜府的十七少爷杜慎卿,有待再考,但至少他比今天的这些大奖...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党政干部文摘 年份:2002
《使滇日记》的作者叫徐炯,是康熙朝做过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历官至刑部尚书的徐乾学的儿子。徐氏一门多高官,也多恶少,子侄辈横行乡里,劣迹昭昭。徐乾学虽已优游林下...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杂文月刊(选刊版) 年份:2008
一"问责"一词,近年屡见,大概是从"问罪"一词衍生而来。"问罪"太锐,"问责"舒缓,对那些并非直接肇事而负有领导责任的官员,听来比"大兴问罪之师"一类语言容易接受。...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杂文选刊 年份:2001
长江流域的某地,1995年还是重点帮扶的贫困市,过了一年,平地一声雷,据说一举脱贫,工农业总值增长38.4%,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47.7%;又过了一年,又是平地一声雷,这个贫困市...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7
世界上,戏剧的兴起,中国并非最早。古希腊戏剧繁盛之时,中国是诗文、歌舞的世界。中国戏剧的起源,或曰在宋金之间,或曰在金元之间,或追溯到更加久远的时期,不妨继续探讨,但以...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07
延安时期,“解放社”出过一套《干部必读》,是配合整风学习的。因为主要为“整顿三风”。所以内容大致都是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这套书,在出版印刷条件十分困难时期,对干部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11
今年(2010年)五月二十六日,丁聪的家乡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为他举办了去世一周年的纪念活动。两位老雕塑家马改户和时宜教授为老友丁聪所塑的石像于那天揭幕,《读书》杂...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读书 年份:2004
滕无忌,好为诛心之论。人有诗词,人滕之目,即诛心以出入人罪,定谳、成狱、杀身、灭族者夥矣。高自虚赋荷花,“有身入污泥曾不染,临风特立伴黄昏”之句。滕即弹其讥讽朝...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13
本文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新的视角、新的理念对封建统治者编纂《四库全书》的目的、成立的机构、人员,所选的经典的收集、删削、篡改进行评述,以及历代有识之士对这部巨著的评价,为......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教书育人 年份:2009
我最怕读“圣人”写的书,就像我最怕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一样。老友晤对,促膝谈心,是很惬意的事,可以倾听,可以受教,可以辩难,可以反诘,哪怕争得脸红脖子粗,都无碍于友情,因为相......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06
我曾有幸两度同严文井先生同住在一个城市,可惜的是:第一次,我尚小;第二次,他已老。我尚小,还是戴红领巾的年岁,虽然读他写的童话,却无缘识荆,何况很快我已越过了读童话的年龄,......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书屋 年份:1999
梅玖真能活。要按《儒林外史》所写的时代,他生活在明朝;按作者吴敬梓的时代,那是清朝;可是,直到今天还常常见到他老的身影——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老先生高寿,比“自...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年份:2004
台风过处,屋舍倒塌,林木为摧,威力无穷。大的台风,直径可达一千公里以上,其横扫的态势,锐不可当。但是在台风控制地区的中央,却有一个不大的空间,直径不过四五十公里,虽...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瞭望周刊 年份:2004
当我走出他住的那条喧闹的小街,孙大光的一番话仍萦绕在耳际。我感到,他是以极大的责任感和热切的期望说出那一番话的。他说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忧思。...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年份:2004
美军虐俘,闹得沸沸扬扬。 谁是“真凶”?众说纷纭。按照侦探小说的套路,要看谁有作案动机,谁有作案动机,要看谁能从中得利。 直接虐俘的美军士兵不但有作案...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年份:2005
生死事大,于大人物尤然。所以,大人物的生死,必要有非常之事,非常之举。生,不是苍龙见,就是黄龙现,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国情。死呢,当然也要异于常人。"上宾于天"——到...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1
舞台上的小人,常常是三花脸的角色,都是些脓包儿,不学无术。其实,现实生活中,许多小人颇具才干。唯其有才,所以能够得到主子的赏识,助纣为虐也闹得别出心裁,不像那些愚蠢的奴...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读书 年份:2007
当面奉承,官场已成积习。如果要开个什么会,一定要请上级领导来主席台上坐一坐,以示重视。一坐下来,必定要请领导“讲几句”,领导则拗不过再三恳请,就着三不着四地“随便讲讲”。之......
[期刊论文] 作者:陈四益, 来源:领导科学 年份:2005
清人徐炯曾写了本《使滇日记》。写这部《使滇日记》的时候,他是行人司行人。“行人”是官职,充当皇上的使臣,传达皇上的旨意。徐炯的这部日记,就是他到云南宣示帝诏途中的日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