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5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贾辅忠,黎海苓,陆北川,, 来源:南京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1
肝硬化肝脏的蛋白质功能低下引起的低蛋白症,单纯采用高蛋白饮食或输注白蛋白制剂常不能得到满意解决。实验证实国产马洛替酯对CCl_4急性肝损害家兔,可促进其凝血因子合成;对...
[期刊论文] 作者:闵贤,陆北川,黎海苓,贾辅忠,, 来源:南京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6
应用斑点杂交方法对36例HBsAg阴性的各种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HBV-DNA的检测,33例获得阳性结果。目前认为血清和肝组织HBV-DNA的检测是判断HBV感染和复制的特异和敏...
[期刊论文] 作者:高蕾,孙志坚,黄湘虎,王明秀,陆北川,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1995
报道川芎嗪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实验感染大白鼠和乳鼠的疗效。结果表明:大鼠经川芎嗪治疗后,血清特异性EHFV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肺,肾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含量较对照组显为少,肺出......
[期刊论文] 作者:高蕾,刘志坚,王明秀,黄湘虎,沈华,陆北川, 来源:人民军医 年份:1994
Tamm-Horsfall糖蛋白(THP)是经尿排出的肾小管特异性大分子糖蛋白,存在于肾小管髓袢升支厚壁段及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在肾脏疾病的研究中,已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但在流行性出血热......
[期刊论文] 作者:闵贤,黎海苓,陆北川,韩亚萍,贾辅忠,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88
本文对172例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斑点杂交方法测定血清HBVDNA。在HBeAg阳性患者中血清HBVDNA检出率为90.10%;而在HBsAg阳性,但HBeAg和抗HBe均为阴性或抗HBe阳性患者中血清HBVDNA检出率分别为23.52%和28.13%以上结果提示HBeAg和血清HBVDNA密切相关,且反映了病毒的活动......
[期刊论文] 作者:吴欣,黄祖瑚,成军,吴兴柳,董菁,陆北川, 来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2
目的:观察编码鼠白细胞介素(IL)-12和IL-18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L-12(以下简称IL-12质粒)和pcDNA3.1/IL-18(以下简称IL-18质粒)]对HBcAgDNA疫苗(pJW4303/HBc)诱导Balb/c...
[期刊论文] 作者:唐季和,孙志坚,黄湘虎,陆北川,杨琪明,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1988
对81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系统地观察了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的变化。发现血清GH 于病程前三期(发热,低血压及少尿期)明显增高,至多尿期逐渐恢复,重症组前三期变化较轻症...
[期刊论文] 作者:黄湘虎,孙志坚,陆北川,唐季和,杨琪明,, 来源:南京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0
对6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测定了血清和尿β_(2-m)的变化,发现本病发热期血清β_(2-m)即明显高于正常,少尿期达高峰值,多尿期开始下降,至恢复期降至正常。血清β_(2-m)与BUN大...
[期刊论文] 作者:贾辅忠,陆北川,谭渭仙,黄湘虎,陈钟英,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1985
本文对75例乙型肝炎及其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和动态观察,表明该酶有助于CAH、HLC的诊断和CPH与CAH以及AH与CAH初次发病的鉴别。认为同时测定ADA和GP...
[期刊论文] 作者:贾辅忠,黄湘虎,韩亚萍,陆北川,孙南雄,杨琪明,张志强,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88
本文对不同病期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96例进行了血清腺苷脱氨酶(ADA)的检测,结果证实所有患者普遍有血清ADA增高,早在发热期即高于正常值的2~3倍,异常水平保持7~10天。逐日比较ADA与周围血异型淋巴细胞(异淋)百分率变动情况,发现有相应增减的趋势。鉴于异淋是活化了的淋巴细......
[期刊论文] 作者:孙志坚,黄湘虎,王明秀,陆北川,包荫堂,唐季和,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93
研究88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变化,发现EHF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均有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在病程极期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激素(LH)均见升......
[期刊论文] 作者:黄湘虎,孙志坚,陆北川,张静馨,杨琪明,焦金森,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93
对26例男性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观察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变化,发现在低血压、少尿期血清促黄体激素(LH)、促卵胞激素(FSH)及泌乳素(PRL)皆显著高于正常人,提示下丘脑-垂体处于亢奋状态。对5例患者所作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试验表明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细胞仍......
[期刊论文] 作者:黄良娟,蔡苏,张连珍,郭淑琴,张静馨,陆北川,邱宁岩,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1986
我们于1982~1984年对服用几种常用避孕药妇女的血脂及雌、孕激素水平作了测定,以冀为今后选择用药对象、种类、方法及用药时注意事项提供依据。一.对象:选择不同工种,年龄在2...
[期刊论文] 作者:狄福松,高逸君,陈家伟,何桂莲,杨鹏云,沈华,陆北川, 来源:新医学 年份:1982
为了研究糖尿病病人对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程度,确定其降糖作用和用量,往往需要作胰岛素耐量试验。此外,观察低血糖反应过程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状况及脂质代谢的改...
[期刊论文] 作者:孙志坚,黄湘虎,陆北川,唐季和,王明秀,杨琪明,陈启盛,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92
对28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作了血浆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的动态研究。放免法检测正常值为33.78±20.62ng/L,而EHF患者低血压期明显升高(轻症与重症患者分别为133.33±57.74和130.58±48.58ng/L)。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见血浆ir-β-EP由104±45.96 ng/L降......
[期刊论文] 作者:孙志坚,黄湘虎,章莉莉,王明秀,唐季和,陆北川,包荫堂,姚薇, 来源: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1998
应用免疫组化、荧光免疫、放射免疫、RT-PCR、ECT、动物实验等现代技术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作了系列研究,发现HFRS病毒(HFRSV)有直接致病作用,病毒之膜蛋白(MP)在...
[期刊论文] 作者:孙志坚,黄湘虎,王明秀,高蕾,匡晓理,陆北川,姚薇萱,徐兆强,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1993
测定了18名健康人和26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及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健康人GFR 为104.2±21.9ml/min,ERPF 为580±77ml/min,EHF 患者从发热...
[期刊论文] 作者:孙志坚,黄湘虎,王明秀,陆北川,李锡官,唐季和,包荫堂,姚薇,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1994
对2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了体液因子和肾脏血液动力学的观察研究,发现患者从发热期至多尿初期血浆内皮素、血栓纱B2、血管紧张素-Ⅱ均高于正常,P物质则低于正常,6-酮前列腺素F1a除极期外其它......
[期刊论文] 作者:孙志坚,黄湘虎,唐季和,陆北川,汪美娟,李惠萍,沈华,应峰,包荫, 来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年份:2020
[期刊论文] 作者:孙志坚,黄湘虎,王明秀,章莉莉,倪大石,陆北川,白敬羽,朱公文,李锡官,唐季和,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1995
用免疫组化酶杂技术检查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膜蛋白(MP)、核蛋白(NP)在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用放免法检测了血浆内皮素(ET)、P物质(SP)、尿β2-微球蛋白(β......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