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93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2002
中国古代铳炮有铜、铁两类。青铜铳炮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阶段:第一阶段,从元代至明正德时期,这是中国传统铳炮的发生、发展期,其时青铜铳炮占据主流;第二阶段,从明嘉靖时期至...
[报纸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 年份:2004
编者按$$ 今年,又逢甲午。两个甲子前的1894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亚洲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舰队的海战,号称“世界第六、亚洲第......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军事历史 年份:2016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诸葛亮《八阵图》是三国军事史中的一个公案。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实战阵法与阵法理论之间的悖反现象来审视《八阵图》研究,并从可靠的基本史料入...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1994
略论人面纹扁茎铜短剑钟少异本文所谓人面纹扁茎铜短剑,是指先秦时期一种独特的铜剑。它的剑身呈柳叶形,剑身基部普遍装饰一正视的人面纹,或圆脸无发,或长脸有发;扁茎,茎上有穿孔,茎......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考古学报 年份:1998
考古学界一般将汉代中原地区的器物称为汉式器,所谓汉式铁剑,即指两汉时期中原地区流行的铁剑。以前林寿晋先生在研究东周时期的中原铜剑时,提出了"东周式铜剑"的概念。...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文物 年份:1995
考古工作的每一步新进展,都推动了人们对古代事物的新认识。关于戟的探讨即是如此。从清儒研究考工戟制,到1930年郭沫若先生撰写《说戟》,1935年郭宝钧先生发表《戈戟余论》...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2015
中国传统兵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富于战略性,表现为战略思维的发达和战略思想的丰富,注重对天下大势和战争全局的理性思考和能动把握。如何认识《孙子兵法》的主题?把握住《计篇......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1994
一现在,人们都以东汉人所撰《吴越春秋》和《越绝书》中记述的铸剑故事来解释干将、莫邪,如《辞源》(修订版)“干将”一词的解释是:干将,古剑名。相传春秋时吴人干将与妻莫...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1995
巴黎集病态博物馆所藏出自敦煌的一幅10世纪降魔变绢画上绘有一件喷火兵器的图像,克莱顿.布雷特博士、李约博士等据此认为,中国在10世纪中叶已发明了管形火器,即火桦。但结合文献记载......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考古学报 年份:1992
一、扁茎剑的概念中国古代的青铜剑,从结构上看,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柄、身合铸的铜剑,其特点是剑柄和剑身相连为一体,一次铸造而成。这类剑又可区分为两型:一型,...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中国史研究 年份:1995
道士、道人考钟少异唐宋以来,道士、道人一直是道教徒的专用名称,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徒也或称道士、道人。那么,道士、道人作为僧人和道徒的称谓,分别始于何时?含意有无区别?为......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甲午战争是晚清中国战争的总爆发,日本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可谓目标明确、处心积虑、蓄势而发。清朝末期,整个中国腐败不堪,整个军队也腐朽不堪,以致国不能战、军不能战,结...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孙子研究 年份:2020
当前《孙子兵法》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如何把孙子思想与信息化战争相结合从战争指导层面考虑,孙子思想对现代战争的指导意义可总结为四要:慎、知、计、变。...
[会议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第五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 年份:2006
本文对军事文化对国家安全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军事文化作为民族和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于军队以及社会对于军事问题的价值取向、观念意识和精神风尚,它既是......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1999
署名“焦玉”的火器著作,自明末以来,有多种抄本和刻本流行。许多人将之作为元末明初的作品使用,该文经深入考证,认为它们应是成书于明代后期The signature “Jiao Yu” firear...
[会议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7-8世纪东亚地区历史与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8
本文试图对6-8世纪中国刀的式样变化,佩刀方式的变化,以及胡禄和弯韬的流行,分析中国武器中的外来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考古 年份:1996
拍竿(或称拍)是我国中古时期战船上装备的一种大型战具,盛用于南北朝,至宋代犹有使用,故这些时期的文献中屡屡提及。但关于其形制和结构,史籍所记大多不甚详细,后人便莫明其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拍竿做了初步研究,结果意见颇为分歧,主要体现......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考古 年份:1994
1972至1974年间,甘肃居延考古队在额济纳河流域调查发掘了肩水金关、甲渠候官(破城子)和甲渠塞第四燧三处汉代屯戍遗址,出土汉简近两万枚,其中,在破城子第四○探方出土的二百余枚简牍中,有六枚简(编号EPT40:202—207)前后相属,文义基本连贯,内容是关于鉴别剑刀......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1998
军事应用和娱乐应用并行,火器和烟火齐盛,是中国古代火药技术的独特结构。这决定了,中国古代的火药技术必然是在火器和烟火的交互影响中向前发展的。这个特点在佛郎机、鸟铳、红......
[期刊论文] 作者:钟少异,, 来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1997
就中国古代军事观念的演化而言,春秋三百年是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崇德尚礼、重信轻诈的传统观念走向衰落,诡诈用兵、谋攻胜敌的新观念逐渐确立。然而传统军事观念并没有被完...
相关搜索: